1、判断题 2007年10月28日至30日第二届朱子文化节在福建武夷山举行,以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及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诞辰877周年。宋明理学的积极作用有:
①压抑人的自然欲求?②注重人的气节、品德
③讲求自我节制,奋发图强?④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题意,考查宋明理学的积极作用,①是消极影响,排除。联系教材所学可知,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等,都是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所以答案为D。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宋明理学影响的认识和理解,要求学生准确理解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8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份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总值
| 指数
| 总值
| 指数
| 总值
| 指数
|
1913
| 96 910 944
| 100
| 28 302 403
| 100
| 5 299 517
| 100
|
1914
| 105 207 580
| 108.5
| 16 696 945
| 58.9
| 4 951 471
| 93.4
|
1917
| 51 989 185
| 53.6
| ——
| ——
| 2 309 160
| 43.6
|
1918
| 49 890 293
| 51.5
| ——
| ——
| 1 568 853
| 29.6
|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作用下开始发挥作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运动和民族经济的有利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欧洲各国忙于一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减少了对外国商品的依赖;提倡国货运动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
(2)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印度成为英国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应基地;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被骤然打断并引起很大混乱。
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或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新高潮);使民族工业(或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
本题解析:
第(1)问,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将材料数据纵向对比,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依据材料出处,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缩减,原因在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即可。
第(2)问,材料二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指出了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第二部分分析了一战对印度的影响。英国殖民地的身份是印度卷入战争的原因。回答第二小问,要注意审题,要求回答“直接后果”,根据材料第二部分概括即可。一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考虑,限于分值,简要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表是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的国民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表(单位:亿美元)对表中数据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福利政策的实施减缓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B.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美、日、欧三足鼎立之势
C.表中的经济现象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D.欧、日经济的发展威胁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中新网”2010年7月22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这一指示精神与下列哪一中国古代思想相一致
A.“礼之用,和为贵”
B.“仁人无敌于天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养心莫善于寡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理解。由材料的关键信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可知这一指示的精神是把民生放在首位,体现了民本思想,与孟子的思想一致。A、B、D三项与题意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安徽凤阳县,在“文化大革命”时,每人每天口粮不够吃。有人编了一段凤阳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然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1980年产粮5.02亿公斤,1981年产粮6.70亿公斤,1982年产粮7.15亿公斤。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A.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B.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C.这种责任制是我国建立现代农业最好的组织形式
D.只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为材料最佳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及所给选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材料的有效信息是安徽凤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粮食产量不断增长的情况。A、C、错误,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并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也不是我国建立现代农业最好的组织形式,只是同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D过分夸大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也是错误的。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