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记述:965年宋太祖诏令,凡诸州支度经费外,所有金帛都送中央。结果到宋太宗在位期间(公元976—997年),据说都城开封的仓库内存雨衣和帐幕过多过久,有“数万段”损破。以下是关于965年宋太祖采取的财政措施的相关分析,其中正确的是:①宋初财富集中,国家富裕②此措施主要是针对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③此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④此措施保证了北宋财政的长期稳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对于如何提拔人才、选取人才,王安石提出了“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的系统人才观。“教之”,即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人才;“养之”,即优待和栽培人才;“取之”,即发现、选拔人才;“任之”,即任用人才。
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材料三 罗斯福执政时,国内发生了经济危机,闻知中国历史上有一套调节物价的方法,有人介绍说是王荆公的新法。……抗战时期,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来华访问,在兰州下飞机,即向国府派去的欢迎官员提起王安石来,深表钦佩之忱。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的弊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人才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府为什么重视王安石?王安石变法与罗斯福新政中各有哪些调节物价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举资历。
(2)人才思想:注重实用。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
(3)为何重视:王安石是伟大的改革家,而美国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需要一种大无畏的改革精神;借鉴王安石变法的措施。调节措施:王安石:市易法、均输法。罗斯福:《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业产品价格,农业方面减耕减产,政府补贴,提高价格。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宋代科举制度在唐朝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科举取士成倍增加。对此史学界看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但也有消极因素;另一种观点认为消极作用为主,但也有积极因素。你同意哪种观点?请阐述理由。
参考答案:(1)积极作用:
①重文官、轻武将,有效地加强了皇权,结束了五代以来武将专权、藩镇割据的局面。?②扩大取士名额,广泛吸收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政,对于改善政治、安定社会起到有益作用。
③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宋朝的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学校制度更为完备,宋词成为中国文学继唐诗之后的又一高峰,优秀词人和词作层出不穷。
④对后代乃至今天选拔培养人才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消极作用:
①大幅度扩大科举取士,重文臣、轻武将,使宋朝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导致宋王朝在对外战争中出现屡败的被动局面,被迫接受屈辱的议和条件,给两宋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②扩大取士名额,造成宋朝官僚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到北宋中期就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
③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远远超过了生产发展的速度,使宋王朝的财政收入入不敷出,导致北宋中期之后积贫积弱局面的出现,也是导致北宋政治腐败以至亡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从政治制度、教育制度和意识形态三个方面全面进行评价。选择哪种观点都可以,但要观点鲜明,表达流畅、准确。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中,能起到“治安、御外、节支”三种功效的军事措施是
[? ]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更戍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关于方田均税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目的是公平收税标准
B.是王安石变法措施中最受地主官僚反对的
C.收回地主兼并的土地,公平分配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大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方田均税法的内容是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从上述措施上看,官僚地主无法再隐瞒土地、少缴赋,因而激烈反对此法,B‘项正确。A项看似正确,实际错误,方田均税法不是改变征税标准问题,而是清查“偷漏税”问题。方田均税法没有改变土地所有权,故C项错误。方田均税法只是增加了政府的收入,而未增加社会财富,因而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