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与更戍法的作用截然相反的是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均输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宋代科举制度在唐朝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科举取士成倍增加。对此史学界看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但也有消极因素;另一种观点认为消极作用为主,但也有积极因素。你同意哪种观点?请阐述理由。
参考答案:(1)积极作用:
①重文官、轻武将,有效地加强了皇权,结束了五代以来武将专权、藩镇割据的局面。?②扩大取士名额,广泛吸收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政,对于改善政治、安定社会起到有益作用。
③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宋朝的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学校制度更为完备,宋词成为中国文学继唐诗之后的又一高峰,优秀词人和词作层出不穷。
④对后代乃至今天选拔培养人才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消极作用:
①大幅度扩大科举取士,重文臣、轻武将,使宋朝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导致宋王朝在对外战争中出现屡败的被动局面,被迫接受屈辱的议和条件,给两宋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②扩大取士名额,造成宋朝官僚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到北宋中期就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
③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远远超过了生产发展的速度,使宋王朝的财政收入入不敷出,导致北宋中期之后积贫积弱局面的出现,也是导致北宋政治腐败以至亡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从政治制度、教育制度和意识形态三个方面全面进行评价。选择哪种观点都可以,但要观点鲜明,表达流畅、准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0分)【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青苗法)与今世银行所营之业相近,青苗则农业银行之性质也……以国家为唯一之资本家.为唯一之企业家,更无第二者以与之竞争。……若国家为唯一之兼并者而莫与抗焉,则民之憔悴,更安得苏也?
——染启超《王安石》
(1)依据材料,概括归纳梁启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6分)
(2)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材料所引史料在历史研究中可能存在什么问题?由此,你认为史料选择或运用应注意什么?(4分)
参考答案:(1)观点:国家把持借贷,控制青苗法的实施,不利于经济复苏、发展。(2分)
认识一:这个观点是片面的。青苗法的实施,毕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抑制了土地兼并。(4分)
认识二:这个观点是正确的。青苗法的推行过程中,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加重了农民的负担。(4分)
(2)问题:材料是二手史料,研究者的立场和方法影响史料的真实性。(2分)
注意:应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互证;关注、收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2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中梁启超认为:“国家为唯一之兼并者而莫与抗焉,则民之憔悴,更安得苏也?”国家作为唯一的银行把持借贷,与民争利,不利于经济复苏。第二小问要求评述梁启超的观点,实际上是考查对青苗法的评价:若考生认为这一观点片面,需要以青苗法的积极作用作为论据;若考生认为这一观点正确,则需要答出青苗法的消极影响。
(2)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可以直接用来研究历史,而材料引用的是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属于第二手史料,往往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从而影响其真实性。因此需要对历史资料及其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甄别;从多个渠道获取相关史料,互相印证、去伪存真,才能客观公正地还原历史。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期间,“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什么法的实施(?)
A.保马法
B.将兵法
C.保甲法
D.设军器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王安石保甲法知识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保甲法加强了社会治安。所以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在王安石变法中,限制官僚地主特权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保甲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