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时期(1961~1969年)美国提出同时打“两个半战争”的战略设想,一个是在欧洲抵抗苏联的进攻;另一个是抵抗中国的进攻;半个是对付别处的不测事件。尼克松执政时期(1969~1974年)将“两个半战争”改为“一个半战争”,即同时对付在欧洲或亚洲发生的一次共产党大规模进攻;援助盟国对付亚洲的非中国的威胁,或者应付其他地方发生的紧急事态。在这一战略调整的影响下
A.美国放弃霸权主义
B.美苏对峙局面缓和
C.中美关系得到改善
D.美欧盟友关系巩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题中战略调整的时间是 1969~1974 年,战略调整的表现是不再明确把战略设想对象指向中国,这有利于中美关系得到改善。故选C。A项明显错误;BD项材料均未体现。
点评:美国在20世纪60到70年代,由于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再加上自身的经济发展放缓,在军备竞赛中,苏联在常规武器的数量上超过美国,因此美国实行战略收缩,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在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老师发现小明考试作弊,想找他谈心,这时候老师可以引用孔子的主张是( )

A.“因材施教”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温故而知新”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给出的情境是“考试作弊”,这是一种不诚实的做法,涉及的是学习态度问题,联系各个选项,A项是针对老师的教育方法而言,C和D谈到的都是学习方法,只有B强调的是学习态度,即学习态度要端正、老实,不能有搞欺骗行为,所以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解题时密切结合题干的主旨——学习态度要老实。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以下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D.“舍善而趋恶不是人类的本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分析的能力。由材料中“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可判断该哲学家重视道德的作用,强调知识的作用,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更注重人的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还提出善是人内在的灵魂,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由此综合分析可知题干符合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思想主张,因此B符合题意,而A是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戈拉的主张,C、D为中国儒家思想,故排除。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更加重视(?)
A.神的重要性
B.人的伦理道德
C.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D.追求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方面的秩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与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均不符合,C项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D项不符合题意。苏格拉底在智者学派“认识万物的尺度”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和“美德即知识”。故答案为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从成语典故、日常生活用语“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能看出下列各教派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影响的有①佛教②道教③墨家④儒教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由材料中的“醍醐灌顶”是佛教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修身养性”是道教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三纲五常”是儒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①②④正确。而题干没有对墨家思想的阐述,排除。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