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材料二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也。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印,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回答:
(1)材料一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认为“车裂商鞅”的原因是什么?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如何正确看待商鞅实施的严刑酷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2)材料二片面地强调商鞅“天资刻薄”、严刑少恩,认为这是他被车裂的原因。不同意。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常激烈,在当时,新兴地主阶级是一股进步的势力,商鞅被杀,并不是为人刻薄所造成的。
(3)商鞅制定严酷法律,严格执法,保证了改革的进行,具有积极作用。但商鞅抑制商业的发展,法律过于严苛,焚烧诗书,也有很大的消极作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 ]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商鞅变法中取代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
A.实行什伍制
B.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C.实行县制
D.焚烧诗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商鞅变法措施中在经济政策方面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除井田制
B.奖励军功
C.重农抑商
D.建立县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商鞅变法措施中在经济政策方面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成为我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所以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世人对战国时期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采取了(?)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薄恩礼,好生分”指的是人与人的关系陌生,而“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就使人与人之间相互防范、相互监视,从而造成关系紧张。 故选D。A项是以军功的大小选官的制度;B项是鼓励农耕的措施;C项是加强思想领域里的控制。ABC三项均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关。
点评:此题实际上是考查的商鞅变法的内容,主要是考查的什伍制度。商鞅变法在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奖励耕织,封建重农抑商的政策此时确立。在政治上实行县制,废除分封制;在军事上实行军功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通过商鞅变法,我国进入封建社会。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