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央集权中始终贯穿着的两大矛盾是:①中央政府和与地方割据势力 ②君权与相权 ③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 ④汉族与少数民族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近代以来,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进入,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农村的手工业迅速衰败,大量农民破产,但一些学者却提出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875—1931年土布产量和用纱量
?年份
| 土布产量(百万匹)
| 土布用纱量(百万磅)
|
1875 1905 1919 1931
| ? 40.93 49.53 44.95 45.38
| ? 644.7 780.1 780.0 714.7
|
材料二:以手纺车和古老的投梭机而论,至少需要3人纺纱才能满足一架织机的原料需要,而且手纺纱的品质,一般不能达到16支以上。因此,在产量与质量两个方面,手纺车一直是手织业发展的障碍。
纱厂的建立,恰恰替手织业解除了这些障碍。它不独为手织业供应了足量的棉纱,使之无原料缺乏在虞,还为手织业制造了高细支棉纱,从而扩大了手织业的活动领域。
材料三:织户用了机纱以后,工效和质量都有所提高,这也是土布能与洋布争一日之短长的重要因素。
材料四:中国农村消费者对洋布向来不大感兴趣,而对土布情有独钟,问一个中国人为什么会这样,他会告诉你穷人穿土布的衣服是因为这类布可以穿到相当于外国布的三、四倍或者五倍时间长……是因为它在冬天更暖和。?——以上材料摘自马俊亚《江南地区传统社会经济的现代演变》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哪些现象可以证明近代以来中国农村的手工业并没有破产?(6分)
(2)结合材料说明近代以来中国农村手工业并没有破产的原因?(9分)
参考答案:(1)材料一证明了从1875年到1931年,中国土布的产量是比较稳定的,说明农村的织布业并没有给现代机器工业挤垮;材料二证明了,由于现代机器工业提高了纱的质量和数量,反而促进了传统手织业的发展;材料三证明了,由于传统手织业质量的提高,成为了与洋布竞争的本钱。(每点2分,总分不得超过6分。言之成理者同样可以得分。)
(2)材料二证明了,传统纺纱业是跟不上手织业的规模的,而现代机器工业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促进了传统手织业的发展;材料三证明了,由于土布质量的改良,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材料四证明了,中国农村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土布。(每点3分,总分不得超过9分。言之成理者同样可以得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康熙帝)平定三藩,扫清漠北,皆出一心运筹。户部帑(指国库)金,非用师赈饥,未敢妄费,谓此皆小民脂膏故也。所有巡狩行宫,不施采绘,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不及百分之一。
——《清实录》
材料二?康熙始终没有使中国越过封建国家雷池一步,始终没有表现出某种使中国跳出落后状态的独特尝试。并且从那以后,旧中国与旧俄国在近代工业和科学水平上,在将近两个世纪里一直保持相当距离。
——刘大年《论康熙》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熙皇帝的主要功绩。(6分)
(2)你是否认同材料二中对康熙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9分)
参考答案:
(1)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爱惜民力;生活节俭。(6分)
(2)评分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行文简洁流畅。如:不认同材料二中的观点。(2分)当时中国处于中国封建统治晚期,政治上,封建专制统治;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闭关锁国的政策;现代科学技术力量不足;远离西方,受其影响较小等。(5分)所以,当时中国不具备超越封建制度的条件,康熙帝“越雷池一步”的可能性较小。康熙统治时期,励精图治,开创了“康乾盛世”局面,促进了社会的发展。(2分)
本题解析:
(1)注意材料信息“平定三藩,扫清漠北” 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户部帑(指国库)金,非用师赈饥,未敢妄费”“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不及百分之一” 爱惜民力;生活节俭。
(2)本问属于开放式问题,如认同材料二中的观点,可从当时东西方的对比,中国日趋落后于时代潮流,康熙毕竟是一个封建帝王等回答;如不认同,可从康熙一生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是康乾盛世的开创者等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文革”时期,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迫害;而“文革”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这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过程
B.文艺的繁荣不会持久
C.文艺的兴衰受制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
D.“文革”对文艺有重大的影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题干阐明了文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命运,分析各个选项,,首先排除B,因为B说法太绝对。再排除D,它只说明了题干的前半句,而不能说明“文革”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这一现象。A项与题干重要信息“文革”没有关系,排除A,答案为C。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全面分析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美关系在20世纪60年代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主要表现为美国
①继续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
②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
③发动侵越战争以威胁中国
④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继续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发动侵越战争以威胁中国等。70年代,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标志着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的转机和突破,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