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是历史兴趣小组为历史短剧《诸子百家论治国》编写的台词。其中为孔子扮演者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A.“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B.“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C.“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1949、1972、1992年分别形成了三次建交高潮。下列史实与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正确的是?(?)
A.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
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
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加入WTO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中苏建交;颁布临时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的欢迎。2 月28日,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宣布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两极格局结束标志:1991年12月25日,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的事件作为标志,为立国六十九年的苏联划上句号。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一位清代学者指出:「地气之盛衰,久则必变。唐开元、天宝间,地气自西北转东北之变局也。」我们应如何理解这个说法?
①以「地气」流动的观念来解释历史,有违科学精神,此说不足采信
②「地气」是当时人对政治形势变动的一种看法,此说内容值得参考
③「地气」是指农业生产的能力,「西北转东北」是指其变动的方向
④「开元、天宝间」的变局,安史集团攻击长安可视为一项重要指标
⑤唐以后首都从长安东移开封,再北移北京,可以说明地气流动之说?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古人十分相信气论,并以「地气」解释政治情势的变动,一朝的首都可说是地气最旺的地方,代表此地地灵人杰,方能成为帝王之都,虽然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地气之说并无科学依据,但却反映出古人观察政治形势变化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参考古人的这番说法,研究古代政治情势的变迁,故②可选;由题干中「唐开元、天宝间……之变局」可得知其所指为安史之乱,故④可选;唐代首都位于长安,宋代首都位于开封,明清首都位于北京,正符合从西北转向东北的形势,也直接说明了地气的流变,故⑤可选。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费正清认为:“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按此速度国民收入将每11年翻一番。”这一判断没能成为现实的原因包括(? )
①反右派斗争扩大化?②大跃进运动?③“反右倾”斗争?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信息读取看。①反右派斗争扩大化?②大跃进运动?③“反右倾”斗争?④“文化大革命”均影响着“1957年——1968年”间中国经济发展。使费正清的预言没能成为现实。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对“双百方针”中“百家争鸣”的正确理解是? (? )
A.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B.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C.政治上不同派别进行争论,自由发展
D.类似于战国时期的众多学说的自由讨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理解“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含义分别是:“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和“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