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改革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民族关系,以下改革中,在推进民族融合方面,政策最为激进的是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戊戌变法
D.王安石变法
2、判断题 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影响是(?)
A.减轻农民的负担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巩固北魏的统治
3、判断题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实行俸禄制? ②推行均田制? ③建立三长制? ④迁都洛阳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4、判断题 下列与北魏均田制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全国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
B.将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C.将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D.获得土地的农民承担租、调和徭役
5、判断题 材料一 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麻桑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以限南北也。——《辽史》
材料二 以下为忽必烈的话:“汝未用南人(汉人),何以知南人不可用?自今省、部、台、院,必参用南人”,“援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设官分职,立政安民”,“日以三纲五常,先哲格言熏陶德行” (忽必烈对太子老师的要求),“戒蒙古军不得以民田为牧场”。
材料三 每一次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摧毁了大批生产力,但是在长时期的征服中,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恩格斯《反杜林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长城南北不同的经济形态。针对这种不同,材料二中忽必烈是如何做的?(10分)
(2)中国历史上相似的改革还有哪些?结合两次改革的内容,论证材料三的正确性。(10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