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国际制度、国际组织、国际规则和国际法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自冷战结束后明显增加。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全球化时代各国相互依赖趋势加强
B.多极化时代国家利益之争淡化
C.谈判协调基本代替了战争对抗
D.各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逐步趋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冷战结束后,全球化进程加快,各国之间的联系强化,为加强各国的协调合作与化解矛盾,各种国际组织应运而生并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答案选A,B D两项表述错误, C是表象而非实质。
点评: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最为主要的趋势,而世界贸易组织则是体现世界经济发紧密联系的载体,它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在当今的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正当的也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但其中必然会遭遇极大的风险和挑战。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新礼服兴,翎袍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辛亥革命引起了社会风貌的变化有:剪辫子、穿礼服、不缠足运动、礼仪革新、使用公元纪年等。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历史学家黄仁宇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体分为三个帝国时代:1、秦汉帝国,2、隋唐宋帝国,3、明清帝国。把握每一个时期社会的整体面貌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和认识历史,结合史实简要说明,明朝中后期和清朝前期(1368年—1840年)在经济、政治和维护祖国统一方面各有哪些共同特点?(9分)明清时期的文化具有怎样的时代特征?(2分)这种时代特征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1分)?
参考答案:共同点:
(1)经济:都出现或存在资本主义萌芽,如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丝织业等手工业生产部门出现了手工工场。清朝前期,在江南和广东地区,具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业部门比明朝增多了。(3分)
(2)政治:封建社会走向衰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更加强化。如明朝后期,宦官专权,掌握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等特务机构,监视百官,镇压人民。清初,增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皇权进一步加强。(3分)
(3)都进行了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如明朝中期戚继光领导的东南沿海抗倭斗争;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反击沙俄侵略并取得胜利。(3分)
时代特征:(1)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2)古典小说蓬勃发展,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不同程度地具有反封建色彩。(2分)
原因: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使封建制度日趋衰落。?(1分)
本题解析:(1)关键是把握好特定的历史时期:明朝中后期和清朝前期(1368年—1840年),共同点:经济上可联系江南地区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状况,政治上可联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措施;维护祖国统一方面可联系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2)时代特征:可联系思想上出现的反封建民主思想与明清小说的反封建思想;
(3)原因:可从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看,联系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对封建制度的冲击。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歌词:“我赚钱啦赚钱啦,我都不知道怎么去花,我左手买个诺基亚,右手买个摩托罗拉,我移动联通小灵通,一天换一个电话号码……。”与此现象关联密切的技术进步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B.通讯技术的发展进步
C.卫星广播电视的推广
D.国家“菜篮子工程”推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手机”、“电话号码”均是现代通讯技术,细心审题会很容易得出为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某一中国古代思想家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又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这位思想家应是( )
A.墨子
B.孔子
C.老子
D.韩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不尚贤……使民心不乱”大意是:不尊贤者虚名,民众就不会攀比相争;不去特意哄抬贵重物品价格,民众就不会生出盗窃占有之心;不去挑拨欲望,民众之心便不会乱。“信言不美……博者不知。”大意是: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这反映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这些是老子的思想,故答案选择C项。
点评:老子是春秋晚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1)哲学思想: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2)政治主张:强调顺应自然,清静无为,提出无为而治;(3)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不停运动,万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