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我国古代家庭手工业规模小,自给自足,具有封闭性,技术落后,以家庭为单位,不能代表高水平。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属于“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有:白银成为普遍的流通货币,出现了市镇经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帮。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③。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图为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 曰 (xié)田”。“ 协”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关于卜辞中“众人协田”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①精耕细作农业开始出现 ②生产工具有少量铜器
③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④耕种者多为奴隶
A.②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精耕细作农业是古代中国农业的突出特征,从图片“众人协田”中无法得出其开始出现,故①错误,符合题意;商周时期被誉为青铜时代,商代青铜铸造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农业生产工具中有少量铜器,故②正确,排除;重农抑商政策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故③错误,符合题意;商代为奴隶社会,奴隶主驱使奴隶集体耕作,故④正确,排除;因此答案为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精耕细作;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商代手工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明代商人王现曾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天之鉴也。”(《故王文贤墓志铭》)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经商和读书在方法上是一致的
B.商人致富要遵循道德规范
C.商人要向读书人学习文化
D.经商成功后可以去研究学问或做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原文大意:经商的和当官的方法不同,德行是相同的,所以善于经商的人,在货物钱财遍杂的地方修养的是高明的行为,所以即使追求利益却不肮脏。”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作者是强调商人经商要有德行,商人爱 财但要取财有道,不义之财不可取,这是自古以来之道理。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0分)世界贸易反映出参与国的经济水平和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之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州、扬州、明州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6分)
材料二 1500年以后欧洲商队路线图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初—18世纪中期欧洲的海外贸易中心和贸易方式。(4分)
材料三 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马世力《世界史纲》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6分)
材料四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材料五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节选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重要演讲
(4)根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概括当前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利因素。(4分)
参考答案:
(1)特点:交通发达;范围广泛;政府设机构管理。(6分)
(2)中心:以大西洋沿岸为中心;(1分)方式:直接掠夺、三角贸易、欺诈贸易。(答出三点即可,3分)
(3)特点:英国由独霸世界贸易到贸易比重降低;国际贸易总量增长且互相依赖;国际分工明显。(答出三点即可,6分)
(4)有利因素: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国内:改革开放和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形成;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答出四点即可,4分)
本题解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本问考查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相关内容——古代对外贸易。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等,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得出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主要体现在:A.陆海丝绸之路发达,即交通发达;B.远及西亚、南亚、欧洲、非洲,范围广泛;C.政策相对开放,政府重视,设机构管理对外贸易等。
(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及材料图片信息,本问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建立相关内容——16世纪初—18世纪中期欧洲海外贸易。根据材料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得出此时期欧洲对外贸易所呈现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A.贸易中心:以大西洋沿岸为中心;B.贸易方式:直接掠夺、三角贸易、欺诈贸易、武力征服、正当贸易等。
(3)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本问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建立相关内容——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世界贸易。根据材料三关键信息“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等,从中可以归纳、概括得出此时期世界贸易所呈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①英国由独霸世界贸易到贸易比重降低;②国际贸易总量增长且互相依赖;③国际分工比较明显;④英国昔日“世界工厂”地位丧失,世界贸易由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等。
(4)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形成正确的认知,并结合史实给予说明的能力。本问考查现代中国对外贸易相关内容。根据材料四、五关于当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相关表述,结合所学知识,这样来认识,推动当前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利因素。A.国际上: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世界相对比较稳定;②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B.国内:①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大力推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②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初步形成;③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外交政策的务实调整;④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特征及系列变化;现代中国的经济·对外贸易·当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第二次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