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6-26 10:56:31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宋真宗于997年继位为帝。1018年,他说:“我即位以来,还没有任命过仆射(副宰相)职位,如今任命向敏中,这是打破常规的特别的任命,向敏中肯定很高兴。”这反映了当时 A.君主专制缘于人事的任命权 B.科举制度比前代有所弱化 C.官职变更失常源于皇权至上 D.仆射权力过大导致皇帝猜忌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还没有……如今任命……”等关键信息可知,当时官职变更常源于皇权至上,所以答案选C。材料并没涉及A、C、B,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皇权至上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材料一 “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摘自《王国维遗书》之《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元朔二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以推恩将自己封地分给子弟,由皇帝制定封号。以此从王国里分出许多侯国。侯国列侯只能衣食租税,不能过问政治。 ——摘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I》 材料四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哪两种政治制度?(2分)依材料指出两者这之间的关系。(2分 )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的哪种政治制度?(1分)依据材料说说这种制度的作用。(2分) (3)材料三中的汉武帝为何颁布“推恩令”?(2分) (4)材料四中唐朝的三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1)宗法制和分封制(2分)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主要依据。(2分) (2)郡县制。(1分)郡县制的实行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2分) (3)汉初郡国并存;后来封国威胁中央政权,如出现“七国之乱”。(2分) (4)中书省——起草诏令 门下省——封驳审议 尚书省——负责执行(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用此桐叶作为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简答题 (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把这项事业继承下来,并推向前进。……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业得以奠定。 ——张传玺《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 (1)用一句话概括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汉时期如何推进中国政治“大一统”局面的发展。 (6分) 材料二:“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儒士与汉制),大新制作。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英总政务者日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在内者,则有寺,有监,有卫,有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 ——宋廉《元史百官制》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初在政治制度设置上是如何传承与创新的?元朝的制度创新对“大一统”的中国有何积极意义?(10分)
参考答案:(1)影响: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或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成)。(2分) 西汉的推动:解决郡国并行制问题,逐步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在汉承秦制基础上,设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稳固国家政权,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2点4分) (2)传承:元朝中央政府的组织大都沿用宋制,中书省负责民政事务,枢密院负责军政事务;(2分) 创新:中央设置宣政院,对藏族地区实行管理。地方设置行省,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辖。(4分) 意义:宣政院的设置,标志着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4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1)在回答“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这一问时时,要抓住两点,一是“大一统”的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二是“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就不难总结出答案是“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或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局面只能是奠定了基本格局,还不能最终定型。西汉时期推进中国政治“大一统”局面的发展的措施应该包括“解决郡国并行制问题;在汉承秦制基础上,设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等常考的措施。 (2)在回答“元初在政治制度设置上是如何传承与创新的”这一问时,一是传承,就是继承了宋代的那些制度,继承了元朝中央政府的组织大都沿用宋制,中书省负责民政事务,枢密院负责军政事务;二是创新,元朝初期制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行省制度和宣政院的设置上,所以不难总结出答案:中央设置宣政院,对藏族地区实行管理。地方设置行省,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辖。而至于“元朝的制度创新对“大一统”的中国的积极意义应该包括行省制度的意义和宣政院的设置上的两个方面的意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局面;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初在政治制度设置上的传承与创新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某校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 A.分封制下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毫无权力 B.商朝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C.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D.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互为表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B、C、D符合史实;分封制下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号令,但在自己的封疆内拥有较大的自主权,A项错误。 考点: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 点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 ②族权与政权的合二为一,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