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6-26 11:04:56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在古代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制度下,享有公民权利的人有 A.占统治地位族群的成年男子 B.占统治地位族群的妇女 C.占统治地位族群的全体男子 D.全体生活在希腊的成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能力。自秦汉至宋元,我国政治体制发展的趋势主要是中央集权不断地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地削弱。在这一时期经历了长期的分裂与统一的斗争,在宋朝以后,中央集权逐渐的占据上风。从体制上看,经历了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再到省制的转变,也能说明这一点。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宋朝宰相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行省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余秋雨的《十万进士》一文对科举制度作了详尽的介绍和评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我想,科举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科举制度表现出这样一种热忱:凡是热爱这片国土的人才,都有可能被选拔上来,即便再老再迟,只要能赶上考试,就始终能为你保留着机会。 材料二 科举制度的直接结果,是选拔除了十万名以上的进士,百万名以上的举人……就整体而言,却是中国历代官员的基本队伍,其中包含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材料三 用八股文取士,不仅内容限定、格式限定,而且许多连接词也是限定的……八股文的毛病首先不在形式而在内容。这是一种毫无社会责任和激情,不知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的昏庸的考试方式。全国士子通过这项考试一年又一年地钻研八股文的写法,结果造成大量的废物。 材料四 科举废除后新式学校一所接一所地办起来了,这不仅释放了一大批原先已经走上科举之途的读书人,而且实实在在地造就了一大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新型人才,20世纪中国的光明面,基本上是由这些新型人才造就的。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科举制度的特点和作用。(5分) (2)结合材料三,说明八股取士的特点及其实行的后果。(4分) (3)结合材料一、四,说明科举制和新式学校培养的人才的不同之处。(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个人对科举制度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1)特点:开放性、公平性、客观性。(3分)作用: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培养了一大批出色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2分) (2)特点:内容限定、格式限定;缺乏社会责任感。(2分)后果:造成了大量的无用之才。(2分) (3)科举制主要是培养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人才;新式学校培养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人才。(4分) (4)可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明太祖为制约相权而设立 B.通过票拟权制约皇帝决策 C.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D.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自然谈不上对相权的制约问题了,故A错误;内阁拥有票拟之权,但无法对皇权进行制约,故B错误;内阁不是法定一级的中央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服务的内侍机构,故C正确、D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读下面几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 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了政权。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材料四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北宋汪洙《神童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赵恒《励学篇》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2分)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2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2分) (3)根据材料四回答,科举制对宋朝的社会风气和社会观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1)血缘、门第、等级。(2分)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2分) (2)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了官吏的来源。(2分) (3)风气:重视读书和教育,重视文化。(2分) 观念:读书高贵,读书是晋身之阶,读书可以改变命运(2分)
本题解析:(1)结合所学,材料一反映的是先秦时期实行世卿世禄制,实际上是贵族政治;材料二反映的是汉武帝时实行察举制,分察举(自下向上推荐)和皇帝征召(自上向下招聘)等,重“孝廉”,德才皆备,因此标准从门第到德才皆备,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2)注意材料信息“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可知说明科举制度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3)根据材料信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可知是指科举制推动了社会尚学风气的形成,把读书、考试和做官三者结合起来。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选官制度。 点评:材料解析题要注意将有效信息回归教材。虽然材料题一般都是新材料,新情景,新设问,但必然与教材有着某种不可分割的联系。这里的联系,一是指题目以教材内容为背景,二是指题目的一二处设问需要从教材内容来确定大致的方向。确定了材料和教材内容的联系回答问题就不会太难。当然有的设问可以在教材中直接“对号入座”。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