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与发展农业生产无关的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将兵法
D.免役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异,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熹
回答:
(1)材料一图表反映的北宋禁军人数变化图,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图表透露出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若北宋初年契丹突然来犯。边境告急,将领能否直接统领麾下的军队前往求援?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北宋“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朱熹的评价正确吗?你的看法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第一层次信息:北宋时期禁军人数激增第二层次信息:北宋禁军人数激增使中央政府财政支出增加,造成财政危机,兵将众多也致使战斗力下降,导致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不能。原因:北宋三衙只有统兵权,发兵权归于枢密院,枢密院直接由皇帝指挥。
(3)措施:①收精兵②削实权③制钱谷。①基本正确。他指出加强中央集权虽然消除了五代十国的分裂,但过分削弱地方又造成州郡困弱的局面。②北宋的集权措施是必要的,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过分的集权也使官僚机构膨胀,官俸军费开支猛增,军队战斗力削弱,留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又论理对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1)依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实行"差役之法"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在征收免役钱时,还加收宽剩钱,以备荒年之舟。开始说是以备荒年,实际上年年征收,与常赋无异,规定标准为百分之二十,执行中普遍扩大到百分之四五十,更为严重的是,交了钱还得服役,且免役收入也没有专款专用。据记载,免役钱"岁入一千八百七十二万九千三百",专用于雇役"所费止用所入三分之一"。到了变法后期,国家通过免役所得款项甚至超过了原先创收中比例最大的青苗法所徐?正因为存在着这样的弊端,使得原先要求改革差役法的大臣们到后期都群起反对免役法。?
(2)依据材料二回答,免役法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结果和影响?后世的改革者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目的: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减轻人民负担,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
(2)后果和影响:免役法的实施,一方面增加了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又加重了人民负担,?引起广泛反对,是导致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教训:改革者要取信于民,确保变法法令的落实;要关注民生,减轻负担,发展生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按右图漫画寓意所指的事件应该是

A.王安石变法
B.商鞅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戊戌变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王安石在其变法时提出变法的口号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即可判断出最符合的是王安石变法,其他的选项并没有彻底得与传统制度决裂。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皇(隋文帝年号)三年……长孙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因上书曰:“……去年亢阳(大旱),关右饥馁。陛下运山东之粟,置长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赈赐,大德鸿恩,可谓至矣……”
——《隋书》
材料二(唐)贞观二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硅曰:“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贞观政要·辨兴亡第三十四》
材料三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四月,李世民嫌京城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三个月之后,又指责宫室小气,辱没了大唐威仪,便重修了玉华宫……位于东都的洛阳宫本是隋炀帝吃喝玩乐的地方,李世民遂接管过来,“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殆不能堪”,连同“飞山宫”在内的庞大建筑群,豪华气派,极尽奢靡。
——《中国人史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隋朝设立义仓的目的是什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
(2)材料二中,唐太宗是怎样评价隋代的仓储?(4分)你如何看待唐太宗的观点?(3分)
(3)结合材料一、三,谈谈你对封建改革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1)目的:应对饥荒。作用:解救饥荒,稳定社会。
(2)唐太宗的观点:隋代的仓储,最终没有直到解救饥荒的作用,却导致隋炀帝奢华无道以致亡国的结局。认为政权的兴亡不在于仓储的多寡,而取决于统治者的政策。
唐太宗的观点是正确的。(1分)他从政权兴亡的角度来分析仓储的正反面的作用,汲取了隋朝的教训,促成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2分)
(3)封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封建改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制度所存在的弊端。(4分,如考生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能超过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