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三人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据此判断,悬空寺最早可能建于
A.汉朝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宋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依据材料中“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由此可以看出,佛教在当时比较兴盛,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依据所学知识,佛教在东汉初年传入我国,在南北朝时期兴盛,并持续到隋唐时期;到唐末宋初,儒学复兴,理学创立。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日本《每日新闻》2009年5月9日援引美国方面解密资料称,1967年8月,在美国要把小笠原基地返还日本前夕,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秘密会谈,协商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入小笠原,让核武器基地化,日本方面对此将给予配合。日美当时采取这一措施的依据是
A.中国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氢弹
B.古巴发生了导弹危机
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D.欧洲建立了共同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此对应,美日提到有可能“与中国发生核战争”,答案为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叙述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不相关的是(?)
A.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寿终正寝
C.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D.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标志着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寿终正寝,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不相关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公元1161年,金帝完颜亮撕毁与南宋之间的和议,击溃宋淮河一线守军,直赴长江北岸的西采石。中书舍人虞允文奉宋高宗之命前往东采石犒劳长江南岸的宋军。“时敌兵实四十万,马倍之,宋军才一万八千”。宋军溃散之余,新的指挥系统尚未成立,军无斗志,部队“三五星散,解鞍束甲坐道旁”。虞允文 “立招诸将,勉以忠义”,部署防御。有人说“公受命犒师,不受命督战”,可能招致杀身之祸。虞允文表示:“危及社稷,吾将安避!”在其感召下,“士殊死战”,最终连败金军,挫败其渡江南下的企图,虞允文随后拜访养病的两淮宋军统帅刘铸,刘铸说:“朝廷养兵三十年,一技不施,而大功乃出于一儒生,我辈愧死矣。”诸路宋军继续出击,宋金重新走向和谈。
——据《宋史·虞允文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采石之战的历史意义。(8分)
(2)根据材料,简评虞允文在采石之战中的作为。(7分)
参考答案:(1)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激发了南宋军民抗金斗志;阻止了金军的南下,有助于江南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8分)
(2)面对危局,指挥得当,以少胜多;勇于担当,敢于突破体制束缚,不计较个人得失。(7分)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的要点是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能力。学生主要根据材料并联系初中历史的相关知识分析。
(2)采石之战是宋金战争中,宋军在采石江面上击败金军的一次重要水战。答题时先根据材料概括出虞允文的作为,然后进行简要评价。
点评:采石之战的胜利是南宋官兵同仇敌忾,英勇奋战的结果,也是同虞允文的指挥分不开的。此战的特点是,宋军因势利导,战法灵活多变,充分发挥水战之长,创造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采石矶水战告捷,阻止了金军渡江,从而保卫了长江防线,使金朝攻灭南宋的战略计划遭到彻底破产,南宋得以转危为安,保持长期偏安的局面。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载:“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日:‘仁者无敌,王请勿疑’。”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孟子的“仁政”学说
A.强调与民休息
B.协调统治关系
C.重视人生修养
D.增强作战能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了儒家思想的相关知识点。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材料中的“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日:‘仁者无敌,王请勿疑’”,可知孟子的“仁政”学说侧重于协调各阶级的关系,推论出B选项是正确的。联系教材关于该知识点的说明,A是道家思想,C材料没有体现,D是法家思想。所以选择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