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措施是
[? ]
A.实行均田制?
B.推行三长制?
C.整顿吏治?
D.迁都洛阳
2、判断题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如下图。这反映了
?
[? ]
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
3、判断题 孝文帝是中国著名的改革家,其改革措施多次被后人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祖日:“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兴。今欲断北语,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魏书·献文六王传·成阳王禧传》
材料二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提出:“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孝文帝改革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推行策略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材料二中赵翼的观点。你如何理解赵翼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题 孝文帝改革前,具备的有利条件有
①北魏完成统一,民族融合加强
②冯太后掌握实权,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文化
③孝文帝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落后的深刻认识
④鲜卑贵族实行民族平等政策
⑤北魏社会局势安定,社会矛盾相对缓和
A.①②③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⑤
5、判断题 成书于6世纪初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主要反映了
[? ]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B.北朝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
C.北魏学习汉文化,促进其繁荣昌盛
D.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