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
A.联合国
B.欧洲共同体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材料中的“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可知该措施属于军事措施,故排除A、B两项;华沙条约组织是苏联发起的,故排除C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发起并组织的,故选D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二战的结束
B.杜鲁门主义的推出
C.北约的成立
D.华约的成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材料二

材料三 生活在组成苏联的16个加盟共和国中的难以控制的少数民族,由于遭遇到了至少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一样严重的经济危机,他们的敌意增加了。戈尔巴乔夫的经济重组的改革计划唤起了人们对改善经济条件的期望。然而,经济形势却进一步恶化了。由于效
率低下的企业被迫削减工资额,甚至关闭,失业率急剧上升。由此产生的社会贫困加剧了种族骚乱和冲突……这些不断上升的问题对戈尔巴乔夫来说实在是太多了。到1991年,他的领
导人地位已被鲍里斯·N·叶利钦所取代,苏联本身也已解体。……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请结合战后的国际背景加以分析。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2) 材料二反映了欧洲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戈尔巴乔夫当时面临哪些主要问题?苏联解体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1) 战略意图:攫取世界霸权(或称霸世界)。(1分)
分析:西欧、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或拥有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苏联实力不断增强。(3分)
影响:形成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两极格局。(1分)
(2) 趋势: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加强。(1分)
(3) 主要问题: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加剧;民族矛盾激化。(3分)
总趋势:缓和与紧张(或和平与动荡)并存。(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由美苏两极世界向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变化。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8分)
(1)美苏两极格局下,美国推行的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哪些?(3分)
(2)美苏两极对峙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宣告瓦解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
(4)多极化趋势对当今世界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参考答案:(1)政治上实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点1分,共3分)
(2)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1点1分,共2分)
(3)苏联解体。(1分)
(4)影响: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但新的矛盾与冲突相继爆发,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1点1分,共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二战后初期,有政治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杜鲁门主义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组建华沙条约组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扣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欧洲”、“经济手段”、“苏联”可推断出A项,因为马歇尔计划主要在欧洲实施,它以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以达到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B项是政治上的手段,其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D项是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是政治军事手段,不符合题意中经济手段,因此BCD均错误。
点评: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通过援助西欧,恢复发展西欧经济,壮大资本主义阵营同时抵消共产主义的影响;也想着通过恢复西欧经济增强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以遏制苏联。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大规模的运用。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