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贸易既反映世界经济走向,还折射出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分析下列图表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2~1942年美国对外贸易额变化图

材料二:1842~1942年英国对外贸易额变化图

材料三:1894~1993年中国与日本、美国、苏联的贸易额
(单位:1950年前为百万海关两/中国元,1950年后为百万美元)

(1)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美、英两国对外贸易额都快速增长的共同原因有哪些?(8分)20世纪30年代初,导致两国贸易额急剧下降的原因是什么。(4分)
(2)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初,美、英两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趋势有何差异,(2分)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3)1894~1933年,日本对华贸易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这一变化对中日关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3分)
(4)对比分析20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格局有何不同特点?(2分)请阐述造成这种变化的国际、国内因素。(12分)
参考答案:(1)增长原因: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大大促进世界贸易发展;民主政治的完善;自由贸易的经济政策盛行。(8分)
下降原因:经济危机影响;各国推行贸易保护政策(各国采取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等手段,转嫁危机)。(4分)
(2)美国贸易顺差(出超)迅速增长,而英国贸易逆差(入超)迅速增长。(2分)
罗斯福新政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金融与贸易政策刺激了出口;二战爆发初期,英国出口贸易遭受战争沉重打击,而美国出口贸易大幅增长(军火贸易)。(4分)
(3)变化:从快速上升到急剧萎缩(或1894年—1928年快速上升,1928年—1933年,急剧萎缩。)(2分)
影响:日本为改变这一状况,发动全面侵华战争。(3分)
(4)特点:50年代与苏联贸易迅速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贸易迅速增长;80年代以来与美、日等国的贸易迅猛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迅速增长)。(2分)
国际因素:世界政治格局由两极对峙向多极化趋势发展,苏联解体;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6分)
国内因素:我国调整外交政策,从一边倒到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清末民初中外进出口贸易入超比率示意图》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进出口贸易变化的情况,变化的原因有?
①辛亥革命前后,政府倡导发展实业?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提倡国货?③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④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通过图片的观察中国的进出口的贸易呈现出曲折性,联系当时的背景可以知道贸易的提升和国家政策的调整,实业救国的推动,一战欧洲放松了对话的侵略,下降的原因是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都有关系,所以符合题目的是①②③④。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世纪40年代初至6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方面曾面临哪三次困难?为克服这些困难,中共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⑴40年代初抗日根据地出现了物资极度匮乏的困难。措施: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开展大生产运动。(3分)
⑵50年代初出现了物价猛涨、市场混乱、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的困难。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打击投机倒把,加强市场管理,统一财经(或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4分)
⑶60年代初出现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经济严重下滑的困难。措施: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召开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4分)
本题解析:此题以20世纪40年代初至6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方面面临的三次困难为切入口,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和分析能力。此题的关健是第一问,40年代初,学生比较容易想到1941—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军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军队的包围,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困难。1959年—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难以想到的是建国初面临严重的困难。由于长期的战争和四大家族的残酷掠夺,解放初物价猛涨、市场混乱、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的困难。第二问实际上是考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观察下图,这幅宣传漫画最早出现于?
?
A.土地改革运动中
B.农业合作化运动中
C.“大跃进”运动中
D.“文化大革命”运动中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从萝卜与驴子的比较,可以看出其夸张,这是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关于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的政治制度
B.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它标志着政协代行全国人大只能的历史结束
D.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第一部宪法是在1954年通过。明显不符合题意。故选B。第一部宪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的政治制度;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它标志着政协代行全国人大只能的历史结束。因此ACD均正确。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注重法制建设,在第一部宪法颁布之前,通过了《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通过了第一部宪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重大的进展。改革开放后,通过了1982年宪法,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文献,1995年提出了依法治国的主张。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