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据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材料二?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3400亿斤,1961年2950亿斤9人均约440斤),1978年6000亿斤,1984年8000亿斤(人均约800斤)。
(1)从新中国成立到“二五”计划期间,我国在农业生产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6分)
(2)指出材料二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4分)简要说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状况的原因。(8分)
(3)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4分)有什么意义?(6分)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1)土地改革;(2分)农业合作化运动;(2分)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2)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粮食产量降低;( 2分)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2分)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6分) 自然灾害严重。(2分)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大力发展乡镇企业。(2分)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2分)使农业和工业协调发展;(2分)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分)
(4)应该重视农业,尊重客观经济规律;(2分)调整农业结构,科技兴农。(2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最主要的创举是( )
A.实现农业合作化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
D.进行三大运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注意“创举”两字的含义,是指此前没有出现过的具独创性质的。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汉书·董仲舒传》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以上材料反映了董仲舒思想的特点是
A.强调大一统思想
B.主张君权神授
C.强调天人感应
D.糅合各家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以教化为大务”是儒家的主张,“正法度之宜”是法家的主张,“道”则是老子的主张,但董仲舒在这里把它的含义给改变了,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中董仲舒的思想糅合了儒、法、道等家的思想,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观察图片,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浑天仪 ②原子弹爆炸 ③“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④“神舟五号”进入太空
A.图①反映了中国古代在地震观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B.图②反映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试爆原子弹的国家
C.图③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促进了中国高新科技的发展
D.图④反映出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浑天仪是古代中国观测天体坐标的工具,A说法错误;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B说法错误。1970年的“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在“文革”时期取得的成就,“文革”是一场严重的内乱,C说法错误。“神舟五号”进入太空表明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秦始皇“焚书坑儒”,而汉武帝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地位的变化取决于
A.儒学思想的自我更新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C.思想大一统的趋势
D.手工业和商业的日益繁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专采法家思想,推行残暴统治最终导致秦末农民大起义和秦王朝的灭亡,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是指为了重新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王朝,所以儒学地位的变化是为了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答案选B,A C D三项与上述题意特征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