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中,注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是?(?)
A.农田水利法
B.方田均税法
C.市易法
D.青苗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的要求是关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所以在农田水利法中有兴修水利工程的规定。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公元997年,宋朝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高达11000多万缗,支出却高达12500多万缗。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贪污腐败
D、冗官冗兵冗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诸措施中,实行青苗法的主要目的是
①救济农民生活?②兴修水利工程
③鼓励开垦荒地?④增加政府收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措施之一,它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这项措施实施的主要目的为了抑制兼并,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救济百姓,同时限制商人、高利货者对农民的盘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故答案选择B项。②、③是王安石变法措施之一农田水利法的主要内容。故A、C、D项不正确。
点评:关于青苗法,除了把握其积极作用外,还要注意青苗法在实际执行出现偏差: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加上官吏为了邀功,额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勒索,百姓苦不堪言。这样,青苗法就变质为官府辗转放高利贷,收取利息的苛政。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 ]
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募役法
D.免役法、更戍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病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
——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
材料三 朱熹尝论安石“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摘编自《宋史·王安石传》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宋的什么问题?(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所说的农民疾苦是什么?(2分)为解决农民的疾苦采取了那些措施?(2分)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积极影响?(3分)
(3)概括指出材料三中朱熹分析的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问题:北宋中期财政严重。(2分)
原因:政府不断扩充军队,增加了军费;增设官吏,增加了官俸;要给辽和西夏“岁币”;统治者奢侈腐化。(答出3点即可得3分)
(2)疾苦:徭役繁重;土地兼并。(2分)
措施:免(募)役法;青苗法。(2分)
影响:增加了财政收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发展生产;限制了大地主、高利贷者的盘剥或特权。(回答出3点即可得3分)
(3)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改革侧重于经济与军事;用人不当;性格固执;改革危及民众生活,造成社会动荡。(回答出4点即可得4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北宋中期财政困难)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回答第一小问,要结合材料“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病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回答后一问要联系所学的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后果、民族政策等内容。
(2)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时农民的生活生产状况及变法中王安石的解决办法。分析材料“……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可知“疾苦”的含义 。结合变法中的“富国之法”的相关内容回答措施。联系措施的具体内容分析解答影响。
(3)本题是借朱熹之口,考查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首先分析材料“朱熹尝论安石‘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可知原因有:侧重经济与军事、用人不当、个性缺陷。再联系所学“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宋神宗犹豫不决、患得患失”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