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六)
2019-06-28 10:50:59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论述某一制度时说:“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下列对这段论述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 B.郡县制失去了加 91ExAM.org强中央集权的作用,地方政府地位下降 C.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压制,致使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于地方政事的推进 D.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军国重事,无不领之”、“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等,结合所学知识,本题考查行省制度,分析、判断选项,可知,只有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B两项属于无关选项,D项表述不符合题干材料意思。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中央集权制”要求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力由中央政府集中行使,它首先是一种政府行政体制,这并不等同于我们今天必须彻底否定的极权制、专制政体等制度范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对东西方社会的深刻分析,把集权视为国家的本质与生命基础,恰当指出“中央集权制”所具有的历史合理性。 ——连朝毅《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视阈的“中央集权制” 》 材料三:我们要立足于政府行政生态的阶段性特征,在社会主义政府的实践发展中不断达至集权制与分权制的有机统一。在这方面,工人阶级国家政府体制的历史实践是有经验教训的,归结起来应当着重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过度集权倾向,其典型是苏联社会主义政府模式。二是分权有余而集权不足的倾向,其典型是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政府模式。 ——同上 材料四:参与1787年美国宪法制定的汉密尔顿说:“美国的繁荣取决于自己的联合”。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 材料五: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思想及其意义》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从政治制度的角度概括中国古代能够长期维持统一局面,使中华文明世代传承的原因。(4 分) (2)材料三指出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哪两种不合理的倾向?(2分) (3)材料四和材料五分别针对材料三中哪一不合理倾向?分别指出不合理倾向不良后果。(6分) (4)就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央集权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1)中国古代特别是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制,这有效地阻止了地方割据,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4分) (2)集权过度与分权有余而集权不足。(2分) (3)新中国建立到1956年,集权过度,影响了地方发展的积极性;美国建立初期,分权有余而集权不足实行邦联制,中央政府没有实权,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6分) (4)中央集权制度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基本政治制度,其本身也是统一国家的基本标志之一。中央集权制度在集权方面要合理,要防止两种不合理倾向集权过度与分权有余而集权不足。古代封建社会的中央权力(或国家权力)掌握于君主手中;而近代现代社会中央权力(国家权力)通过民主途径形成。(6分)
本题解析:(1)本题需要注意题干的要求,即从政治的角度来分析中华文明能长期传承的原因,结合所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最基本的政治制度为中央集权制度,正是历朝历代都沿用了中央集权制度,进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我国经济文化的长期繁荣。 (2)依据材料“归结起来应当着重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过度集权倾向,其典型是苏联社会主义政府模式。二是分权有余而集权不足的倾向,其典型是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政府模式”可以得出马克思强调的两种不合理倾向为集权过度与分权有余而集权不足 (3)材料三所述为联邦制,其所针对的是美国独立之初的邦联体制,邦联体制下地方权力过大,邦联政府处于无权地位,无法应对日益严重的国内外危机,而材料五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则强调必须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可见其针对建国初的集权而言的,建国初高度集权严重挫伤了地方的积极性。 (4)本题要求谈谈对中央集权的认识,即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央集权的评价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加以回答即可以得出中央集权制度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基本政治制度,其本身也是统一国家的基本标志之一。中央集权制度在集权方面要合理,要防止两种不合理倾向集权过度与分权有余而集权不足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评价;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联邦制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希腊的地理环境中对城邦制度的特点影响最大的是 A.发生在大河流域 B.海港众多,物产丰富 C.山海相隔、彼此孤立 D.东临爱琴海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希腊的地理环境是土地面积小,环海,多山,彼此孤立,这样就促成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这是自认环境对国家体制最大的影响,其他选项有一定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阅读周朝分封制的规定与周天子的实力表格,从中你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 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
| 土地
| 1000千亩
| 150千亩
| 100千亩
| 60千亩
| 军队
| 六军
| 三军
| 三军
| 一军
| ①分封制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进行的 ②分封制调整了奴隶主贵族在财产和权力分配上的矛盾 ③通过分封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④分封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进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图表解读分析史料能力。材料中“天子” “诸侯”“ 卿大夫”“士”等说明表格中实行的制度是西周的分封制,但图表中反映不出分封制的分封原则,即按照血缘分封的特点,故题干中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孔子周游列国,企望推行自己的主张,却遭冷遇的主要原因是 A.孔子的学问太深奥,各国统治者无法接受 B.孔子政治上的保守主张,不适合当时社会大变革 C.孔子是个顽固派,要求维护周礼 D.孔子“仁”的学说,诸侯国国君无法接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