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九卿
(一)
皇帝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工部 刑部 兵部 礼部 户部 吏部
(二)
材料二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摘自《旧唐书》
材料三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皇明祖训》
请回答:
(1)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央官制的设置有何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为此,北宋统治者是从哪些方面加以解决的?(4分)
(3)据材料三分析明太祖是如何认识丞相作用的?为解决这一问题,他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4)综合上述内容,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参考答案:(1)变化:由秦朝三公九卿制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2分)影响: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2分)
(2)状况: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解决: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2分)
结果:诸侯王不断叛乱,以“七国之乱”最为突出(1分)
措施:实行“推恩令”(1分)
(3)认识: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措施:废丞相,六部直属皇帝。(4分)
(4)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直至被取消。(2分)
本题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图表判断图一为秦朝三公九卿制,图二为隋唐三省六部制,变化产生的影响可根据三省六部制的意义解决。
第(2)问,材料二中“擅自署置”“实非王臣”可以看出地方藩主权力很大,中央难以控制;由“ 《旧唐书》”判断为唐代,得出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现象。北宋解决联系所学知识。
第(3)问,从材料中“不旋踵而亡”、“专权乱政”、“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体现了丞相的危害。措施联系所学知识。
第(4)问注意联系材料归类,材料一,三体现中央机构的演变,材料二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政治主干知识,历史识记知识主要是不同朝代的措施,能力要求主要是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难点在古文的阅读理解。还可以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评价等。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自古以来,地方政治管理制度都处在不断地发展变革之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陆世仪说过:(在官员任期方面)“郡县之弊,在迁转大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


周分封制图 秦郡县制图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1)图1、图2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其体现的政治意图分别是什么?陆世仪指出了两种制度怎样的弊端?(4分)
(2)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二,谈谈郡县制的合理性。(3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对地方怎样的改革。并对宋代中央集权的加强进行评价。(5分)
参考答案:
(1)意图:分封制主要是为了巩固西周统治;郡县制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统一。(2分)弊端:分封制下,权力世袭;郡县制下,官员迁转太快,不利于地方发展。(2分) (2)郡县制的实行,削弱了地方的权力,避免了因地方权力过大而出现分裂的局面,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为历代王朝沿用。(3分) (3)改革:削夺节度使兵权,派文官做知州,设通判监察地方官,设转运使控制地方财权。(2分)评价: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地方权力过小,缺乏自主性与积极性,影响了地方的发展。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臃肿,形成“三冗”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3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分封制和郡县制的目的和弊端。根据材料一结合图示,可以看出分封制的意图主要是为了巩固西周统治;郡县制的意图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统一。“郡县之弊,在迁转大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主要是从官员任期方面分析两者的弊端:分封制的弊端是权力世袭;郡县制的弊端是,官员迁转太快,不利于地方发展。
(2)材料二主要评价了郡县制的合理性。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郡县制是秦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设置的行政制度。秦朝郡县制的实行,削弱了地方的权力,避免了因地方权力过大而出现分裂的局面。同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正是因为郡县制的合理性,所以它为后世历代的王朝不断沿用。
(3)本问考查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措施及评价。改革措施方面包括:削夺节度使兵权,派文官做知州,设通判监察地方官,设转运使控制地方财权。评价要有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积极方面是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消极方面是地方权力过小,缺乏自主性与积极性,影响了地方的发展。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臃肿,形成“三冗”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郡县制、分封制的目的、影响和弊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材料,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含义的是 ( )
A.“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今海内……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
C.“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D.“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