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14年的一份中国报纸在一则告示中说道:“更有一般孤僻的人,自己觉着不肯趋时, 他哪里晓得孔子是时中的圣人。他若生在这个时候,也是要剪了辫子,同大家一样。”?这则告示的直接目的是?
A.劝导大家剪掉辫子
B.倡导移风易俗
C.批判儒家传统道德
D.鼓吹反满革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关于“直接原因”的题目也就是从材料中直接可以得出的答案。本题中“他若生在这个时候,也是要剪了辫子,同大家一样。”表明如果是孔子在世他也要剪掉辫子,所以这则告示的直接目的是劝导大家剪掉辫子,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的现象出现在


A.三大改造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图片反映的是浮夸风的现象,发生在1958年大跃进时期。故选B。大跃进时期发生了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A是在1953到1956年时期;C项是在1966年到1976年十年;D项是在1978年以后。
点评:1958年,在总路线的指导下,错误的发动了以大炼钢铁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左倾错误的发展。以高指标、共产风、瞎指挥等作为特征,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根本因素是:?
A.民族资产阶级由封建地主、商人转化而来
B.资金少,力量薄弱
C.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中
D.在中外反动势力压迫的夹缝中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为程度性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特点的根本原因的理解能力。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这一双重特点,本题中所列A、B、C、D四项均为其原因,A项是其来源,B项是其实力,D项是其发展状况,均不是其根本原因,而A、B、D三项均由C项“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中”决定的。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以下各项中,不符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文化发展的特点的是
A.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
B.佛教空前盛行
C.北方各民族的生产经验得到了总结
D.北方少数民族先后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查学生准确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只要学生再认再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发展的史实即能解决本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民族融合不断加强,这为此时期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如音乐、舞蹈由于各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传入与传统音乐舞蹈相融合,使这一时期的文化带有明显的民族融合的色彩;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宣扬的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为苦难中挣扎的穷苦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也适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因而佛教空前盛行;北朝时期由于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促进了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为各民族的融合创造了条件,因此北方各族之间的交流频繁,北朝贾思勰就是在此基础上著述了《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从上分析可知,A、B、C三项符合历史事实但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应选择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0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以四五千年的君主国体,一旦改为民主,在世界新趋势虽顺,在世界旧观念则逆。况以一二人为之,则因逆而更难。而孙中山不畏难,不怕苦.......谋举革命,.....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更,迥然不同。
——张謇《追悼孙中山的演说》
材料二?孙中山学贯东西,兼通文理,纵晓古今。他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王道”等普世观,同西方的自由、民主、博爱、人权、民主、法治、科学等普世精神,进行融合,而创造出三民主义学说。他不仅包容兼通东西文化,还能与时俱进。当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他又吸取部分马克思主义,称自己的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
——朱相远《辛亥百年的主航道》
(1)根据材料说明孙中山是如何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4分)
(2)如何理解“迥然不同”?(2分)孙中山是如何做到的?(4分)
参考答案:
(1)吸收中西文化的精华,提出同盟会的纲领,并在《民报》上阐发为三民主义;对三民主义做了适应时代需求的新解释,发展为新三民主义。(4分)
(2)理解: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
做法: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成立南京临时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实行三权分立制,责任内阁制。(任答2点,得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运用知识解题的综合能力。第(1)问中依据材料一中“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更,迥然不同。”以及材料二中“同西方的自由、民主、博爱、人权、民主、法治、科学等普世精神,进行融合,而创造出三民主义学说,他又吸取部分马克思主义,称自己的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中文字信息从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视角去分析作答。第(2)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更”从辛亥革命的成果围绕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围绕辛亥革命后政体的变化以及辛亥革命成果角度组织答案。考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