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明太祖废除中书省与丞相,皇帝亲率六部。太祖另置殿阁大学士充任顾问,并无实权。在仁宗、宣宗之后,内阁大学士的职权超越六部。此时内阁大学士虽无相名,却有相实。但大学士有票拟之权,凡事裁决于皇帝,形成既有相实,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的现象。所以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参考答案:(1)政治体制:美——民主共和,中——君主专制。(4分) 本题解析:(1)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概括材料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乃是人民有权制定和变更他们政府的宪法。可是宪法在经全民采取明确和正式的行动加以修改以前,任何人对之都负有神圣的义务。人民有建立政府的权力与权利”的信息概括美国政治体制,从材料二中“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人者。”概括中国专制政权特征;第二小问不同点可以从政府首脑选举方式、任期制以及中央政府权力运作方式等比较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左传》记载:“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则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有(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解读材料,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这是层层分封,即分封制的体制,①正确;“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是等级制的体现,②正确;③④的说法,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排除含③、④的选项。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以下各个朝代采取的措施中,不能起到有利于这一矛盾解决的是( )
A.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
B.元代设置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D.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组成内朝,重大事务先由内朝决策,削弱了相权;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这一措施分散了相权;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同样也分散了相权。因此排除ACD。元朝设置中书省,长官任宰相等于扩大了宰相的权力,容易形成宰相专权。鉴于此明朝废除宰相,裁撤中书省。因此B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君权与相权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永乐九年(1411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
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
B.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
C.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D.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的基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可知最高统治者推行的文化政策以服务专制统治为根本目的。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第二次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