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御史大夫的职责是协理奏章,监察百官,排除C;丞相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排除D;太尉名义上掌管全国最高兵权,出于防范目的,皇帝常常虚设其职,排除A;皇帝深知军权的重要性,因此由自己掌握,B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原创)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明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曹魏时期颁布《邮驿令》。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目的是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史实的分析能力。根据题干中所叙述的,各朝各代对诏书传达的重视程度都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诏书对于中央的重要作用,诏书的快速传达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王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 ——(英)乔·韦尔斯《世界史纲》
材料三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许慎《说文解字》
材料四 (甲骨文)迄今考古发掘所见单字已达四千五百多个,已经辨认的也有一千两百多个。其内容与《史记·殷本纪》所载世系大致一致。
——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措施的因素。中国汉字从商朝开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8分)
(2)材料二中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从秦始皇“书同文”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韦尔斯观点的认识。(7分)
(3)材料三、四都涉及汉字的起源问题,你认为哪则材料比较可信?请说明理由。(5分)
参考答案:(1)因素:传播文化;巩固国家统一。(4分)历程: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4分)
(2)不认同。(1分)文字统一有利于各地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在农耕文明时代,中华文明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6分)
(3)材料四较可信。(1分)理由:它既有《史记》的相关记载,又有大量出土文物作为物证。(4分)
本题解析:第(1)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依据材料”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王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归纳概括两个方面的因素,即:传播文化;巩固国家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字的发展历程。
第(2)题韦尔斯把中国的不强大归结为文字的复杂,显然是错误的,据题目的两个角度回答,文字统一有利于各地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中华文明在明朝以前的封建社会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第(3)题考古发掘应是比较可信的第一手史料,材料四所说甲骨文属于考古发掘资料,较可信。在史马迁《史记》中也有相关记载,进一步证实了材料四较可信。材料三出自《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提到的仓颉造字属于传说,可信度不及第一手史料。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字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中曾言:“设立学堂者……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 由此判断错误的是: ( )
A.材料认为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B.材料中强调学校在德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C.材料认为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日常考察等方法养成
D.材料中肯定了科举制的正面作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说文解字》对“龙”字的释义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龙是一种文化图腾
B.龙的变化象征皇权的消长
C.龙兼具灵性和力量
D.龙与农耕文明密切关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的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龙是一种文化图腾,A正确;“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说明龙兼具灵性和力量,C正确;“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可以看出龙象征天,主宰风雨,与中国的农耕文明有关联,D正确。材料与皇权无关,所以本题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龙的理解。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大全《第二次世界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