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6-28 11:46:02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红楼梦》第八十三回中,给林黛玉看病的王太医这样描述林黛玉的病情:“左寸无力,心气已衰。关脉独洪,肝邪偏旺。木气不能疏达,势必伤及脾土,饮食无味;甚至胜所不胜,肺金定受其殃。气不流精,凝而为痰;血流气涌,自然咳吐。”据此分析,中医的重要理论基础应该是 A.切脉之学 B.望闻问切 C.五行学说 D.伤寒杂病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随同封建制度的产生而萌发的,伴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而诞生,又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而发展、完备。由此可以推断出( ) A.学者认为古代监察制度属于应该摈弃的糟粕 B.古代监察制度完善要求统治阶级内实现民主 C.古代监察制度体现了皇权控制下的权力制约 D.监察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的核心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并没有认为古代监察制度是糟粕,排除A;材料也没有体现出古代监察制度要求统治阶级内实现民主,排除B;材料也没涉及监察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核心,排除D。材料阐述的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过程,由此可知,古代监察制度体现了皇权控制下的权力制约。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写到: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中国的专制主义”成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锁链”是在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中国的专制主义”成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锁链”是指专制主义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伴随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答案选D,A是专制主义的开端时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B C两项是中国专制主义繁荣和发展时期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 考点:中国古代的社会特征 点评:材料考查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社会形态上看从秦代开始按照郭沫若先生的观点即认为中国进入了以租佃为主要生产关系特征的封建社会,此后中国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唐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明清时期封建制度开始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并缓慢发展,中国社会开始向更高的社会形态方向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政制)速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本朝惩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久困弱。 ——《朱子语录》 材料三 元统一,疆域辽阔,为了适应全国辽阔疆域管理,在地方上推行行省制。元行省辖区广褒,权力空前,《元史·百官志七》云:“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行省“不得彻承制署置属吏”,“十省之属自篼库(保管仓库的役吏)而上,皆命于朝”;“诸行省用及千定(锭),必咨都省”;“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军事上在批准调军程序、委任统军人等方面要受中央节制,布置调换戊兵、整点军队等事宜更是由朝廷直接掌握。御史台、行御史台,和各道廉访司对行省的工作进行严格的监察。 ——摘编自宋濂《元史》等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西周、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是如何做“一切收了”的?如何认识朱熹“州郡遂日久困弱”的论断?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
参考答案: (1)制度: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措施:军事上:收回主要将领的兵权;地方军队精锐抽调中央禁军;行政上:文官知州,通判牵制;财政上:转运使理财,地方财政收入主要部分上交中央。 认识:朱熹的论断有道理。宋朝以分化、并置的方法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结果导致地方缺乏自主性,削弱了行政效率,致使地方陷入困弱境地。 (3)处理: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是维护政治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关键和前提;在加强中央集权过程中要给予地方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应该实现相互制约下的动态平衡;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其根本着眼点是实现稳定与效率的兼顾。(其他言之成理,符合题目主旨的回答均可)
本题解析:(1)本题考察对知识的比较和运用能力,运用所学既可以答出分封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通过对分封制、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度进行比较即可得出本题的答案,只需分析差别即可。不必赘述共同点。 (2)本题考差了学生的知识点的记忆能力。属于容易题,不应轻易失分。宋太祖的中央集权措施综合归纳为收精兵,制钱谷,削实权三个方面,展开作答即可。同时要辨析朱熹的观点,结合材料二可知,朱熹的观点是正确的。首先表明观点,其次,史论结合作答即可。 (3)本题考察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即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两大矛盾其中的一对,简言之就是考察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通过所学,同时要谈谈材料给出的灵感,综合的谈一谈就可以了,注意学科术语和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中央集权的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B.目的在于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C.西周金属冶炼业高度发达 D.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