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22分)宋代的历史上,有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存在着广阔的认识空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8至13世纪的经济发展确实也推动了当时社会和丈化的发展。当时出现的社会类型蕴含了许多现代都市文明的特点并且一直持续到19世纪,故我们不妨称之为前现代社会。……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一个矛盾的时代》
材料四 钱钟书曾说: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数得到宋代。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我们的教科书一直说宋代是个“积贫积弱”的时期。“贫”指国力、财政上面的贫乏困窘;“弱”指在对外竞争,特别是军事竞争中力量薄弱。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一个矛盾的时代》
请回答:
(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l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的观点? 说明理由。(8分)
(2)据上述材料,从文明史的角度,概括说明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8分)
(3)材料四中两位学者的共同观点是什么? 这与“宋代是个‘积贫积弱’时期”的观点是否矛盾? 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1)观点一:同意。(2分)理由:宋代城市经济大大超过前代,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集镇、夜市、海外贸易兴盛。明清时期虽然有所进步,但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商品经济总体不如宋朝。(成就答出3点即可,6分)观点二:不同意。(2分)明清时期都市文明大大超过宋朝: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商业发达,商帮兴起;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社会处于转型期。(成就答出3点即可,6分)(2)商品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文化高度发达;对人类文明有重要贡献。(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8分)
(3)观点:宋代是一个文化繁盛的朝代。(2分)不矛盾:两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从宋代国家的政治和军事来看,确实存在积贫积弱现象;但是从宋朝经济文化的发展来看则是商品经济繁荣,文化繁盛的朝代。(观点2分,理由每点2分,6分)
本题解析:(1)本文属于开放性题目,无论选择哪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如果回答同意,就要侧重宋代经济方面的各种成就回答,如:宋代城市经济大大超过前代,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集镇、夜市、海外贸易兴盛。如果选择不同意,则侧重后世的明清还有比宋代发达的地方即可,也就是注意明清和宋朝经济的对比。
(2)本问主要是注意从文明史角度,这一限定语,文明史又包括从经济上,思想上等方面,主要是回答出这些方面的成就即可: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科技发达一些中国的发明在这一时期外传;文化高度发达,出现宋词等;对人类文明有重要贡献。
(3)两学者共同的观点是宋代是一个文化繁盛的朝代。与我们经常所说“宋代是个‘积贫积弱’时期”的观点不矛盾:两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从宋代国家的政治和军事来看,确实存在积贫积弱现象,这一点从材料四中的“贫”指国力、财政上面的贫乏困窘;“弱”指在对外竞争,特别是军事竞争中力量薄弱。可以得到印证;但是从宋朝经济文化的发展来看则是商品经济繁荣,文化繁盛的朝代。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朝、明清;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发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宋词。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20分)社会转型往往伴随(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与变化。反过来,适应变革的经济政策也会有力的促进社会的进步。在全球化的当今世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是社会前进和文明进化的应有之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重农抑商政策,就是代表土地资本的统治阶级,用以维持封建势力的唯一方法。中国历史……朝代只管更迭,却依旧不曾脱离封建社会,而走入到另一个阶段上面去。但是,为什么不能脱离封建社会呢?最简单的答案,就是:因为中国的产业没有发达。产业没有发达,所以即令有势力雄厚的商业资本,其力量也不足以摇动封建社会的秩序,却不能代替土地资本,而使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走到另一个阶段上面去。一部二十四史的政权推移,翻来覆去,都不能跳出封建社会的圈子外面,其根本原因,即在于此。
——杨东莼:《中国文化史大纲》
(1)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二:大量贵金属经过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被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16世纪的政治经济学家们针对这个时期提出了一套“国富”理论。……他们认为,只有黄金和白银才是最实际的财富……重商主义将财富的价值无限扩大,而对于普通人来讲,成为“有钱人”则成为其毕生的追求。经济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像外科手术和时尚潮流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改变。就我所知,到了19世纪,迎来了开放与竞争并重的自由经济体系。
——(美)房龙:《人类的故事》
(2)依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西方推行的商业政策和主要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经济政策变化的原因。(4分)
材料三:文明的借鉴与发展
(3)阅读下表,以“文明的借鉴与发展”为题,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任选2例)(8分)
国家
| 事件
|
日本
| 明治政府“文明开化”
|
法国
| 拿破仑的《民法典》
|
苏俄
|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
美国
| 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经济干预
|
示例:程朱理学:理学家借鉴道教佛教有益成分,从宇宙起源探讨伦理纲常,创立了理学,使儒家思想发展到新阶段(又称新儒学)。
参考答案:(1)重农抑商政策的压抑(2分);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产业经济基础不雄厚。(或者商业资本代替不了土地资本)(2分)。
(2)重商主义,(2分)金银是一国财富的主要体现,为此必须扩大出口,限制进口,保持贸易顺差;(2分)19世纪工业革命的进行,资产阶级要求扩大市场(2分),自由经营 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盛行,重商主义被摒弃。(2分)
(3)示例:
明治维新“文明开化”:明治政府大力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借以改造传统文化习俗,从而建立了资本主义精神文明。
拿破仑的《民法典》:《民法典》继承和发展了罗马法的精髓,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
苏俄新经济政策:苏俄利用资本主义商品市场关系发展经济,使政治经济危机得以克服,从而找到了一条在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美国罗斯福新政:新政改变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部分吸收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管理方式,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举例不能超过2例,每例4分,每一例中“借鉴”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信息“重农抑商政策,就是代表土地资本的统治阶级,用以维持封建势力的唯一方法”、材料二信息“重商主义将财富的价值无限扩大”“到了19世纪,重商主义被摒弃,迎来了开放与竞争并重的自由经济体系” 比较当时中西商业政策的不同。再分析原因:中国封建王朝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维护小农经济;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都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西方则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中国古代社会未能实现社会转型。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16世纪的政治经济学家们针对这个时期提出了一套“国富”理论。……他们认为,只有黄金和白银才是最实际的财富……重商主义将财富的价值无限扩大”,概括材料,可知16世纪西方推行的商业政策是重商主义,主要内容,金银是一国财富的主要体现,为此必须扩大出口,限制进口,保持贸易顺差。关于19世纪经济政策变化的原因,要注意经济政策与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经济政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结合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不断发展推动“重商主义”政策出现;后来工业革命资产阶级要求扩大市场,自由经营 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盛行,重商主义被摒弃。
(3)关键词是“文明的借鉴与发展” 。在世界历史上,不同文明之间的互相交流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要注意这些国家借鉴了那些文明成果,对本国的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文明开化”:明治政府大力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借以改造传统文化习俗,从而建立了资本主义精神文明。拿破仑的《民法典》:《民法典》继承和发展了罗马法的精髓,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苏俄新经济政策:苏俄利用资本主义商品市场关系发展经济,使政治经济危机得以克服,从而找到了一条在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美国罗斯福新政:新政改变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部分吸收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管理方式,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影响。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文明开化”; 历史人物评说·拿破仑·《民法典》;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主义的新变化·影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37分)自主探究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
城邦即城市国家( city - state),通常由一个中心城市和周围的乡村构成。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上产生过不同形态的城邦。中国春秋以前的诸侯国也可以视为一种城邦形态。孟子说:“公侯皆方百里。”(《孟子·万章(下)》)这就是一个城邦的大小规模。
比较中国古代城邦和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完成表4。(8分)
表4
| 春秋以前的中国
| 古代希腊的雅典
|
主权的归属
| 作为天下共主的天子
| ①
|
官员的产生
| ②
| 选举和抽签
|
土地所有权
| ③
| 公民的私有土地
|
工商业状况
| 官府控制,规模小
| ④
|
[探究二]
(近代中国)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初则以商业的渗透,继则以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武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不是通过其思想、价值观或宗教的优势,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 ——摘自马克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阅读下图,对中国1865-1911年对外贸易状况分析准确的是

A.这一时期中国始终处于贸易逆差状态
B.闭关锁国导致了1875年前的贸易状况
C.政策调整使1895年以后外贸发展迅速
D.辛亥革命阻碍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