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大全《古代中国的经济》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和“这些市镇充斥着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牙行(中介)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可以看出明代时期商业市镇分布密集和农产品日益商品化,不能看出①③两项内容,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在1985年的一期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中,该杂志以邓小平为封面人物,并配有两图画: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幅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幅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对该封面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把握最为准确的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烟花三月下扬州”,春天正是踏青游玩的好时机。假如你和你的同学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了宋朝时期的扬州,你们会看到或遇到 (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选项A中商铺设置和建会馆错误,应该是宋朝和明清的情况;选项B中青花瓷错误,元代青花瓷才成熟;选项C中购买织机,机房扩大规模应该是清代的情况。 所以应该选择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代商业的特征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19分)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人口的发展同中国社会的发展一样经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口与政府管理
材料一 《商君书》记录了商鞅与其他法家的思想,其中《去强》一篇中说:欲使国家富强,必须详细了解国内成年男女、年老和弱小者、官员和士兵、以游说谋生者及从事工商业者等的数量。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整顿:“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摘编自游相录《秦户籍制度探究》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整顿户籍制度的目的和措施。(5分)
(2)依据图1-图3和所学知识,说明各时期江南人口变化的状况,并分析其原因。(7分)
备注:图1-图3每一幅图中,颜色越深表示人口密度越高。
人口与职业
材料三 开埠以后,上海城市进程使各种专门职业相应出现。19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上海出现了一些凭藉新式职业谋生的市民:洋行雇员、进出口商店伙计、银行、海关、电报、邮局、铁路系统职员等。19世纪七十年代后,随着缫丝、轧花、纺织工业的兴起,上海产业工人FA.伍迅速壮大。1895年,在外商船厂的机器工人约5000人。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在国内长期保持着最为集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摘编自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人口的职业结构所反映的近代上海经济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7分)
参考答案:
⑴目的:强化统治,实现富国强兵。(2分)
措施:清查户口,建立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成年男子必须分户。(3分)
⑵汉朝长江以南人口极其稀少。(1分)原因:北方是政治经济中心,江南地区未得到充分开发。(1分)
宋朝江南人口密度超过(或赶上)北方。(1分)原因: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地区。(1分)
明朝江南人口密度最高。(1分)原因:手工业、商业居全国领先地位,出现很多工商业市镇。(2分)
⑶近代商业、金融的出现;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近代工业的形成和产业工人队伍的壮大;上海在近代经济发展中居领先地位。(4分)
原因:从事工商业的历史传统;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科技成果传入;洋务运动的重镇。(3分。以上四点回答出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内容的掌握。材料“……欲使国家富强,必须详细了解……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可知其目的是“强化统治,实现富国强兵”。结合材料“……商鞅变法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整顿:‘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归纳其措施。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人口变化的分析与认识。首先要分析历史人口分布示意图,根据图示,总结人口的分布特点。从图的内容可知,汉朝以前,人口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南方人口稀少;宋代时南方人口超过北方;明朝时,南方人口密度进一步扩大。结合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及中心的变化回答原因。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上海社会的发展变化。回答时注意问题的具体内容要求“上海经济的变化”的表现极其原因。联系材料“……上海出现了一些凭藉新式职业谋生的市民:洋行雇员、进出口商店伙计、银行、海关、电报、邮局、铁路系统职员等。……上海产业工人FA.伍迅速壮大。……”回答第一小问;结合上海在鸦片战争的地位、西方的的影响、经济发展状况归纳总结原因。
考点:中国古代的改革·商鞅变法·背景、内容;中国古代的经济·人口的变化·南北人口的变化;中国近代的经济·上海的社会经济·状况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的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从这段描写中获得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有
①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 ②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③小农经济遭受沉重打击? ④农村出现新式交通运输工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是四选三组合选择,易用排除法。本题考查了近代列强经济侵略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其中中国自然经济是受到列强入侵逐渐解体的。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题《现代科学技术》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