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发生于民国廿年的事件是
A.二次革命
B.五卅运动
C.九一八事变
D.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民国纪元和公元纪元的相关换算方法是:加减1911。“廿”是“二十”的意思,“卅”是“三十”的意思。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如图是签订《南京条约》时的情景图,这一事件及此后可能出现的历史情景是?

A.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商人为中国全境通商举杯祝贺
B.中国皇帝认为《南京条约》影响很坏而一直不批准它
C.清朝官员普遍为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而庆幸
D.中国政府派出专员与英国商定进出口货物的税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南京条约》规定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而不是全境;中国皇帝最终批准了南京条约;清朝开放通商口岸是被迫的,且并不是放弃了原来的“闭关锁国”政策,因此ABC三项均错误。条约中有协定关税的条款,规定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中方需同英方商定,故选D
考点:《南京条约》内容的理解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要熟记条约的内容并正确的理解,此外,该条约的影响也是重点内容,需要记忆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辛亥革命在武汉地区首先爆发的原因不包括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
B.西方列强入侵较早
C.革命党人工作较突出
D.地理位置优越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在此发生革命的原因,为否定式选择题,D项地理位置优越不是革命首先在武汉地区爆发的原因,故应选。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解放战争已经胜利在望,因此提出的“工作重心”是从乡村转移到城市,也即从“包围城市”转?变到“夺取城市”、?“管理城市和发展城市”?。A项要到1952年底新中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C项的“认识”未变(工?人阶级领导,农民阶级配合)?D项是从新中国成立时开始的。
考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点评:因果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泪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同盟会成立后,以为代表的保皇派,竭力维护他们的改良思想和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同革命派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
A.康有为
B.宋教仁
C.曾国藩
D.左宗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康有为原先属于维新派,在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演化为保皇派的代表人物。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