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一诗篇的内容包括(? )
A.决定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
B.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是在1979年,设立了深圳经济特区,B项是在1978年;C项是在1995年,因此ABC三项均与材料不符。1992年的重要的事件是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改革开放进入了快车道。故选D。
点评: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分水岭。这一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同年十四大召开,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的确立,经济改革进入了快车道。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改革开放的背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84年10月1日这天,“小平您好”这横空出世的四个字,震撼着人们的神经,让无数人欢笑,也让无数人流泪!2008年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胡主席视察北大,视察宿舍时学生的欢呼声震耳欲聋“涛哥加油”口号回荡在燕园!从“小平您好”到“胡哥加油”反映出
①对国家领导人的个人崇拜
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拥护和信心
③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加强
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焕发出新的活力
A.①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小平您好”到“胡哥加油”反映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拥护和信心;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焕发出新的活力;①对国家领导人的个人崇拜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在历史上我们曾经因为对领导人的个人崇拜使国家蒙受巨大损失。故此题应选C项
点评:此题为组合选择题。此类选择题的每个备选项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成,要求选出其中正确的一组,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知识,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列坚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城乡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农村改革的侧重点是
[? ]
A.改革产品分配旧体制,强调按劳分配
B.改革人民公社管理体制,强调自主经营
C.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强调共同发展
D.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强调非农产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提出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指导思想有
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②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
③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④“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1953年开始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比,二者共同之处是:
[? ]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B.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C.为消除“左”倾错误而采取的措施
D.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