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 材料二 (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用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
? 材料三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平》
?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飞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①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是怎样阐述的?八大路线的意义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材料三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八大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八大路线之间的关系。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社会主义发行基本完成;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经济建设方针:在经济建设上,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意义: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
③具体表现:掀起了“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发动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原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答出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的意思亦可)
④邓小平理论继承了八大路线,同时又有所发展和创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阅读下列图表:
表一 1951年和1997年我国对外贸易比较表
? 
表二 中国出口货值比例比较表(单位:%)

请回答:
(1)两个图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末期,对外贸易呈现出怎样的发展变化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趋势:①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②我国处于出超地位;③出口货物中农副产品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
(2)原因:①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政府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掌握了外贸的主动权,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业基础薄弱,以农副产品出口为主。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工业得到发展,以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下列四组文章中属于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的是
A.《发展是硬道理》、《重新审视市场与计划关系》
B.《论祖国统一的方式》、《迈向科学发展的春天》
C.《新时期发展的两要素——知识与人才》、《力争高速度》
D.《新时期新转折新理论》、《吸收无产阶级的新鲜血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除了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标准等问题外,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A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世纪50年代末经济建设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错是?
[?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92年,邓小平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时代》周刊介绍到:“……‘航空母舰’在13年里转了第二圈。”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A.实现了香港顺利回归
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D.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中有明确的时间提示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刚刚确立,故B表述错误,A发生在1997年,C发生在2001年,只有D项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点评: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高考中尤其要关注对这些成就取得原因的分析和重要时间关键点的识记能力,如十一届三中全会,1992年的十共十四大和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的内容和重大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