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
材料二 1820——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

——据(美)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判断在英国是“自由贸易成就了工业革命”还是“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材料二,指出1926——1985年美国进口关税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技术进步和出于对利润的追求,国际市场经济有效地把亚马逊河流域的橡胶、印度的黄麻、西非的棕油、澳大利亚的羊毛和埃及的棉花等等都利用于欧洲的工业。
——斯塔夫里亚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经营全球性公司的人在历史上第一次令人信服地试图依靠组织、技术和金钱把世界当作一个完整的单位来管理。
——(美)哈拉尔《新资本主义》
德国经济学家卡尔·海因茨·巴奎曾指出”当谈论经济意义上的全球化的时候,具体指的究竟是什么?最贴切的概念理解是以贸易联系的密切程度为基准的。“
——张世鹏《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
(3)依据材料三,分析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有哪些?其根本动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的首要口号是呼吁抵御西方文化和西方政治经济秩序的渗透,在他们看来,西方乃至整个不信伊斯兰教的外部世界,无不图谋以异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系和生活方式来征服和俘虏穆斯林,继而剥夺其所有的权利。
——刘金源《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运动》
材料五 全球招工大厅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劳工买方市场。它使美国的挣工资者与全世界成百万的工人直接竞争生产工作职位。
——胡成国《全球化中的美国对外经济战略》
(4)在反对全球化的问题上,材料四与材料五的视角有何不同?两则材料的各自出发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在贸易保护政策下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经过工业革命,英国的竞争力增强,采取贸易自由政策。
(2)低——高——低。低——高的原因: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奉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高——低的原因:美国经济实力提高,倡导自由贸易。
(3)要素:工业革命(技术进步)、殖民掠夺、跨国(生产)公司、国际贸易。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发展。
(4)视角:材料四——着眼于宗教文化(文化角度);材料五——着眼于社会就业(经济角度)。出发点:材料四——维护自身文化和宗教传统(抵制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侵蚀、支配)。材料五——保护民族经济(保护本国就业岗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
A.电话
B.电子邮件
C.邮寄信件
D.电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考查通讯工具的进步。关键信息是:“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即可判断。A具有语音通讯功能,B具有双向互动功能,C与“既非君手书”不符,因此都可排除。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今天我们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有了创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思想,它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干中提供了四点孔子的主张,要求分析出这四点主张中哪两点具有(或更 具有)强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精神。“仁者,爱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们直指人际关系的调解与和谐,要爱别人、行恕道;因此①③正确;“贵贱有序”和“有教无类”有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色彩,但其主旨不在这上面,它们的侧重点一个在强调社会等级差别、秩序,一个在强调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②④错误。故选B。
点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相当一部分内容都是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的。此外,孔子的思想还包括政治思想:仁和礼,主张德政;哲学上敬鬼神而远之;教育思想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政策导向
B.外部环境有利
C.实业家自强不息
D.自然经济解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资本主义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主要原因是政府政策导向。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民国之初,跪拜、作揖等被鞠躬、握手取代,“大人”、“老爷”等被“先生”、“君”取代,造成这种礼仪变化的历史背景包括
①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②教育制度的改革③五四运动的洗礼?④民国政府的大力提倡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民国之初”,②③显然与这一时间限制不符,可以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