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名称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下列名字中与其有相同背景的是
A.放卫星
B.牛鬼蛇神
C.三面红旗
D.分田单干
2、判断题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 )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
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

?材料四 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摘自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据统计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G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用概括的语言做历史笔记有助于深化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关贸总协定
B.欧洲共同体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亚太经合组织
4、判断题 维新派人士掀起女权运动的主要原因(? )
A.外国传教会的宣传
B.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
C.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D.民族危机的影响
5、判断题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资料分析,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粮食与农业总产量平均年增长率为2.1%。发展中国家粮食与农业产量平均年增长率有所提高,由70年代的年均增长3%增加到3.3%。中国的增长率为4.4%。造成中国粮食增长率提高的原因有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②“杂交水稻”技术的突破
③“人民公社”体制的打破?④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