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铁路是工业化的一个缩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材料一 1835年德意志仅有铁路6公里,1875年的德国铁路已达27 960公里。有学者认为,那里稠密的铁路网“在小邦分治主义偏见的长城上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材料二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陵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铁路对当时德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清统治者当时反对修建铁路说明了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3)根据保路运动发生的原因,分析20世纪初国人对建设铁路认识的转变。
(4)针对包兰铁路沿线的自然环境问题,分析保障铁路畅通的主要措施。
参考答案:(1)促进了德国的统二和经济的发展。(2)说明清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影响:中国铁路起步晚,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便于列强侵夺中国铁路筑路权。(3)反对清政府将铁路筑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反对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反映出国人对建设铁路重要性的认识加深和维护民族权利的坚定决心。(4)①针对沙化问题,铺设草方格、植树种草等。②针对凌汛,炸冰。
本题解析:(1)问考查铁路修筑对德国社会发展的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当时德国历史发展的特征是完成统一后,经济迅速发展。本题就是要求思考铁路修筑同这一特征的关系。(2)问材料二说明当时清朝统治者在铁路修筑方面的落后观念,这种落后观念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本问先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然后结合近代历史发展的大背景分析影响。(3)问通过考查保路运动的性质,折射人们关于铁路修筑观念认识的转变。(4)问概括包兰铁路沿线的具体自然环境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孔子在表达自己志向的时候,说道“愿给老年的以安乐,对朋友以信实,给幼少的以爱抚”。这一志向体现出的主要思想是
A.仁者爱人
B.克己复礼
C.中庸之道
D.长幼有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材料“愿给老年的以安乐,对朋友以信实,给幼少的以爱抚”可以看出社会各个阶层的都能得到关怀,必然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这体现了孔子的爱人思想。关系A。B项错误,克己复礼是指的恢复到西周的等级秩序中去,带有明显的保守色彩;C项是不冒进、不落后的不偏不倚的思想;D项指的是等级秩序。因此BCD三项均与材料不符。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孔子的思想包括政治思想:仁和礼,主张德政;哲学上敬鬼神而远之;教育思想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都需要掌握。孔子的思想虽然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但是其思想经过改造,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4年李登辉接见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时称:“中国现处于分裂状态,在台湾海峡西边有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海峡东边有一个中华民国。”1995年5月28日,李登辉在台南一次演讲中称:“中华民国在台湾已存在84年,有自己的主权,与中国大陆已分裂分治,中共才40多年,说我们(台湾)是他们(中共)的一部分。别开玩笑了。”
材料二?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所有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反分裂国家法》
材料三?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促进两岸同胞的交流与往来,共同发扬中华文化,有助于消弭隔阂,增进互信,累积共识。
和平与发展是二十一世纪的潮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利益。?
——胡锦涛与连战(国民党)会谈新闻公报
材料四? 2005年5月,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成功地访问了大陆,访问期间,他一再强调“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
材料五?新党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陆访问团于2005年7月8日上午在南京拜谒了中山陵,并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哀悼遇难同胞。新党主席郁慕明表示,勿忘国耻,两岸中国人必须团结、奋斗,“统一尚未成功,同胞仍须努力。”
7月12日下午新党在北京饭店举行记者会,总结大陆之行。新党表示,接受“一中原则,九二共识”,进而提出“一中两制"的思维,追求两岸和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李登辉的基本观点,分析其实质。
(2)据材料二说明,中国大陆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分析《反分裂国家法》制定的主要目的。
(3)据材料三、四、五分析台湾的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与中国共产党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有何相似之处。三党主席接连访问大陆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1)基本观点:把台湾海峡两岸的领土主权分裂开来,否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其实质是分裂祖国,搞“台独”。
(2)基本立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坚持反对“台独”。主要目的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3)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通 91eXaM.org过和平对话解决两岸分歧,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共同维护台海和平与安全,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
说明:“一个中国”是两岸中国人的共识;“台独”不得人心,其图谋不可能成功;促进台海和平交流是两岸中国人的共同愿望。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祖国统一问题,尤其是台湾问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材料与获取信息的能力,也是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旨在明确“一国两制”的内容与伟大性,尤其是其现实意义。本题在设置上由浅入深,有一定的难度。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美国投资专家麦克法伯说:“联邦政府给每人600美元的退税。如果拿这笔钱去沃尔玛消费,钱归了中国;如果拿它买汽油,钱归了阿拉伯;如果买电脑,钱归了印度;如果买水果,钱归了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墨西哥;如果买好车,钱归了德国;……” 这一现象表明
A.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等
B.世界经济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
C.世贸组织受到美国控制
D.亚洲商品的世界市场份额增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依据材料中“去沃尔玛消费,钱归了中国;如果拿它买汽油,钱归了阿拉伯;如果买电脑,钱归了印度;…”,可以看出,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故选B。A、B、C三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故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王守仁思想的核心是
A.心即理也
B.致良知
C.天理
D.格物致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靠记忆,“心学”的核心思想认为“心”就是“理”是万物的本源,但心学又分陆九渊和王阳明两个学派,陆九渊的核心是“发明本心”,王阳明的核心则是“致良知”,故此题选择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