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打破所有制形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因为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企业缺乏自主权,严重压抑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经济缺乏活力,所以城市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故此题应选A项
点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
①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
②所有制,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分配体制,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④产权制度,十四大以后,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核心内容就是把企业推向市场。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是民生问题。温家宝总理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是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有尊严,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民主革命时期孙中山倡导的民生主义特别强调的是( ? )
A.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B.地方政府应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C.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
D.建立福利社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历史性事件是(? )
A.中共八大
B.七届二中全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十一届三中全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主要大国综合国力各类指标得分
国家
| 综合 国力
| 技术力
| 人力 资本
| 资本力
| 信息力
| 自然 资源
| 军事力
| 外交力
| 政府 调控力
|
美国
| 89.27
| 97.42
| 73.38
| 99.59
| 87.06
| 79.34
| 91.85
| 98.64
| 76.11
|
英国
| 67.12
| 73.75
| 71.77
| 65.63
| 79.29
| 60.36
| 54.26
| 78.52
| 63.61
|
俄罗斯
| 66.31
| 56.33
| 67.05
| 52.44
| 56.77
| 89.84
| 84.79
| 87.46
| 52.14
|
法国
| 65.40
| 73.5
| 68.12
| 62.33
| 74.81
| 56.39
| 56.29
| 82.12
| 58.61
|
德国
| 64.77
| 77.35
| 66.46
| 59.71
| 80.02
| 53.66
| 54.03
| 72.25
| 59.93
|
中国
| 64.22
| 61.42
| 76.36
| 59.29
| 56.2
| 73.62
| 54.69
| 78.24
| 63.4
|
日本
| 66.48
| 86.31
| 71.93
| 66.13
| 81.15
| 50.78
| 52.34
| 66.57
| 54.79
|
平均
| 69.08
| 75.15
| 70.72
| 66.45
| 73.61
| 66.28
| 64.04
| 63.69
| 80.54
|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
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分析中国综合国力的结构特点。
参考答案:(12分)
评分标准:兼顾表格中的各项信息(4分),有纵向和横向比较(4分),能得出比较合理的结论(4分)。
参考示例: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七个大国中排名最后,大大低于各国平均值(2分),说明总体实力不够强劲(2分)。中国在人力资本、自然资源、外交力和政府调控力方面有一定优势(1分),在技术力、资本力、信息力等方面均处于弱势(1分);说明中国的国力结构不均衡(2分),基础资源相对充裕(1分),国内政治环境稳定(1分),但在创新能力等方面有待提高(2分)。
本题解析:这一题考查考生对表格类数字信息的搜集提取和比较分析能力。考生要做好这类题目,首先需要对表格中的各个项目和数字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得出一些信息,然后从得出的信息中提取出有关的特点就可以。比如从综合国力、技术力、人力资本、资本力、信息力、自然资源、军事力、外交力、政府调控力等几个栏目纵向比较,可以得出中国在主要国家中的排名顺序,也就等于得出了相关的地位,然后再将中国综合国力的数字与横向的各个类别数字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我国在综合国力的各个组成数据中,哪些占优势,哪些是劣势,然后再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表是中国各种经济成分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表(单位:%)
?
| 1978年
| 1980年
| 1985年
| 1990年
|
国有企业
| 77.6
| 76.0
| 64.9
| 54.6
|
集体企业
| 22.4
| 23.5
| 32.1
| 35.6
|
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
| 0
| 0.5
| 3.0
| 9.8
|
上述变化产生的原因有
①建立经济特区?②全面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③发展乡镇企业?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是考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经济成分发展变化的情况。从材料来看,国有企业的比重不断地降低,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比重不断的上升,这是由于在70年代后期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创办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发展乡镇集体经济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造成的。因此①②③正确,故选A。④项错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十四大提出来的。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