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古人对特定的年龄一般不用数字表示,而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下列的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而立 ②弱冠 ③期颐 ④耄耋 ⑤不惑 ⑥花甲 ⑦豆蔻
A.⑦②④③⑤①⑥
B.②⑦③①⑤⑥④
C.②⑦①⑤⑥③④
D.⑦②①⑤⑥④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豆蔻指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有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指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指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花甲指六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一位英国经济学家描写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的形势时写道:“今天的伦敦在芝加哥有它的粮食,在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有它的森林,它的养羊场在澳大利亚,它的金矿和银矿在加利福尼亚和秘鲁,它喝从中国运来的茶叶,从东印度公司种植场弄来的咖啡。”这一现象反映出的问题有
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②东方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③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④英国工业生产跃居世界首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工业生产跃居世界第一。而材料反映的只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各地的联系加强。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老子希望“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体现老子
A.不满现实社会
B.怜悯农民处境
C.不善人际沟通
D.遭到君主迫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面的史料应有两处句号,读材料判断句号应该处于的位置是
《汉书·主父偃传》中,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①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②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③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④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中国古代文言文的行文特点可以判定②④两项前后句意不同,表达了完整的含义,因此应该加句号,①出不能停顿故不加句读,③处前后句意承接应该加逗号,所以答案选A。
点评:句读是对古文解读的一种基本能力,在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解题中完全可采用语文对古文的解题方法。近年来,高考对学生基本史学能力的考查已经多样化,多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不同历史观的辨析,例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阶级斗争史观和社会史观等史观的考查;②史料与史学观点之间的关系;③不同史料的价值比较,如文字史料,实物史料以及考古发现等;④以及对史料的解读等信息,今后的高考还将进一步强化基本史学知识的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世纪30年代与20年代相比,国际政治局势的最大变化是什么?结合具体史实分析这种变化的社会根源及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参考答案: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30年代后德意日法西斯势力崛起,并结成法西斯同盟,对外到处侵略扩张,世界形势朝战争方向发展。
根源:①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并引起了政治危机,德日两国为摆脱危机,建立了法西斯专政。②德意日三国历史上都有军国主义和侵略扩张的传统。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英法美是这个体系的受益者,而德意日则是受制者,引起了它们的复仇主义情绪和不满。
影响:①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引起了被侵略国家进行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把反对法西斯威胁作为主要任务,号召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③英法美帝国主义起初对法西斯侵略采取了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后来逐渐进行反法西斯斗争。④“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被逐渐打败,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的局面结束,最终导致第二次大战的爆发。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综合分析题,旨在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对第二问引起变化的根源要全面考虑,有历史传统,现实因素等。对第三问,要联系30年代后到二战前这一段时间的有关史实进行概括、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