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回答时注意结合材料“……倡导仁义和发扬仁义的内容,墨、道等学派……佛、道等宗教教义包含丰富的劝人积德行善的观点和言论。……政府在公益募捐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公益募捐主要通过官府文告、聚会讲演和私人交流等方式进行,基本局限于灾荒救济、恤幼养老、兴建公共建筑、发展教育等方面。我国一向缺少与公益募捐法律关系相适应的成文法律规范,主要由道德、风俗习惯和民间法调整”归纳总结。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酒为天之降命,亦为天之降威。(商)纣(王)以酗酒而亡,(周)文王以不腆于酒而兴。兴亡之几,其原皆在于酒,则所以保天命而畏天威者,后人不可不谨矣。”下列与材料观点类似的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酒为天之降命,亦为天之降威”、“保天命而畏天威者,后人不可不谨矣”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是李贽反正统意识的思想主张,B项是心学的主张,D项属于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可知,ABD三项均与题干内容及核心意思无关,排除ABD。C项“承天意以从事”,即能够准确体现题干材料核心意思,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统治思想·“天人合一”(课标外)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22分) 17世纪,明清进步思想家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欧洲启蒙运动推向高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卢梭
材料三 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 )
A.无为而治
B.轻徭薄赋
C.崇尚节俭
D.民贵君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准确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说明汉文帝反对厚葬、重服,主张薄葬,不穿贵重衣服,也就是提倡节俭。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初无为而治。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三民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