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871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眼中的广州: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大厦、仓库、商铺……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广州出现这种社会状况的原因有
①清代闭关后广州成为当时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②洋务派在广州兴办一些企业
③近代生产方式较早在广州产生④广州毗邻港澳,易受西方社会风尚的影响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西晋:公元280年,全国人口有1616万人。据《晋书.地理志上》北宋:公元1110年,全国人口有4673万人。据《宋史.地理志》宋朝十万户以上的城市有40个,汴京、临安、长安、洛阳、南京都是人口超百万的城市,而同时期的欧洲国家3万人的城市就称大城市了。整个宋朝占世界的GDP的80%,这是中国占世界GDP比例最高峰。是中国历史最富有的朝代。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有那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据《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群组。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了父母的家”。同时,“曾有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
(2)根据这段材料所反映的变化,说明19世纪的西欧社会的家庭发生怎样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不同时段江苏城乡人口增长(%)
(3)根据上表,概括1976到2008年间江苏城乡人口增长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中国网消息到2008年,半数以上的世界人口将居住在城镇中,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到2030年,城市人口将有望达到50亿人,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60%。这是27日记者在联合国人口基金所做的《2007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发布会上获悉的。
(4)根据材料指出人口城市化会带来那些问题?谈谈该如何缓解我国城市化中的人口压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经济:农业发展,生产技术提高,耕地面积扩大;市坊破界,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繁荣;政治:分裂走向统一集权加强,赋税制度改革;民族融合,文化:传统思想和习惯影响。
(2)?变化:家庭职能、观念变化:生产职能转向非生产职能,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原因:经济:工业革命推动;政治:代议制度确立发展;思想: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3)?趋势:?90年代后乡村人口规模出现了减少,城镇人口增长势头强劲(城镇人口比重增加或城镇总人口增加)。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影响;经济发展;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等;国家政策的调整等。
(4)?问题: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环境质量下降;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拉大;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高犯罪率等。解决:?积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实施计划生育,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建立卫星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提高人口素质等,注意环保。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清末民初,在北京“向日请客,大都同丰堂、会贤堂,皆中式菜馆。今则必六国饭店、德昌饭店、长安饭店,皆西式大餐也”,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
A.中式餐馆生意萧条
B.西式餐馆生意兴隆
C.人们崇洋之风日盛
D.西餐开始传人中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式,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 ]
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从左图票证的取消到右图票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
[? ]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形态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
D.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