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10年4月20日中央电视台“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募捐晚会上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如下图)共募得善款21.75亿元人民币。这反映出的社会风尚是?

[?]
A.勤俭节约、无私奉献 ?
B.追求时尚、讲究质量 ?
C.相互关爱、赈灾济贫 ?
D.豪华奢侈、过度享受
2、判断题 票证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到1986年,下列这些票证相继被取消,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B.商品供应已基本满足市场需要
C.市场经济体制取代了计划经济体制
D.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3、判断题 1920年,一人到广州玩耍,他不可能
[? ]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
B.随身带有粮票
C.在西餐馆就餐
D.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
4、判断题 在辛亥革命期间,民间有着“剪辫子就是革命,革命就是剪辫子”的说法,这形象地反映了
[? ]
A.人民大众对辛亥革命成果的怀疑
B.辫子问题是中国近代化的核心问题
C.风俗变迁与政治变迁是一体两面
D.革命启蒙思想的传播广泛而深入
5、判断题 妇女地位的变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的折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妇女的地位因为经济的关系而有相当大的变化。科技本身已改变并大大增加了妇女就业赚取工资的空间。……最惊人的变化首推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在1914年以前的几十年间,妇女的地位和希望无疑有惊人的陡变。这个情形最明显的征兆是女子中学教育不寻常的扩展。在法国,我们所讨论的这个时期……女子公立中学,由1880年的一所也没有,增加到1913年的138所。
——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材料二 清末民初,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女界钟》将婚姻自由与追求自由平等的革命要求结合起来,认为“曾是区区婚姻之自由而不能夺,而乃对万象以言革命,吾知其必无成”。所以,在清末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女子解放运动的高涨,婚姻变革的浪潮汹涌而起。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女学的兴起和女子受教育权利的确立,救亡图存的需要和女性自身的初步觉醒,使得女子将自身的解放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响亮地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妇亦有责焉”的口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妇女解放不断地向前推进。
——安徽人文讲坛《天下兴亡,匹“妇”有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19世纪中叶到20纪初期妇女地位发生变化的表现。(不得摘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近代社会妇女解放的社会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妇女地位的变化折射出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