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改革与摆脱民族危机无关的是
A.戊戌变法
B.俄国1861年改革
C.明治维新
D.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俄国1861年改革主要是解决内部的矛盾,与民族危机无关。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有人认为“1861年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的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原因是
A.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B.付出高额赎金
C.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
D.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理解。由“1861年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的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原因是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材料二 ?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材料三?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9分)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9分)
(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2分)答哪一点均可?
若认为材料一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若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也可给分) (4分)
若认为材料二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4分)
若认为材料三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4分)
本题解析:第一问回顾所学关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背景的知识进行作答即可。第二问,第一小问出现不同描述的原因应该从发表言论这的不同阶级立场去思考问题,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第二小问作答时应该先选定观点,在进行论述。选择不同的观点,则论述的角度不同。注意论述和自己所选观点一致。总之,注意论点和论据前后一致,不可出现前后自我矛盾的现象,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在谈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指出:“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据《列宁全集》
材料二?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作简要说明。(6分)
(2)上述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什么局限?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改革?(3分)
参考答案:
(1)材料一认为这次改革是对农民的掠夺:因为农民得到份地时要交纳巨额赎金;同时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等。(3分)
材料二认为农民在改革中得到很多好处:因为改革在法律上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控制,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同时改革使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3分,每点1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二者的观点较为片面;要辨证地、全面地分析改革;从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角度评价改革,看到主流。(3分,每点1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此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归纳和比较能力。第一问要抓住材料的主要意思,稍加概括就可。第二问评价历史上的改革理论性比较强关键抗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在土地政策上的相同点是
A.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土地制度
B.把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
C.消除了封建落后的因素
D.土地经营方式发生了本质变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二者都不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土地制度,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俄国1861 年农奴制改革,农民通过购买得到小块份地;而日本确立了新兴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排除A、B、C三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