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土或其海岸已遭受攻击……”。这说明当时德意志帝国
①普鲁士国王享有世袭皇帝的特权?
②皇帝权力完全受制于联邦议会
③是联邦制度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④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特征明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依据材料中“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的信息,①正确;“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表明德意志帝国皇帝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联邦议会,②表达不准确;由材料中“联邦”等信息以及皇帝与议会的关系,判断③正确;材料表明皇帝拥有很大的权利,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特征不明显,④错误。C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0分)1929—1933年经济危机给世界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各国纷纷应对。
材料一?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33%,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资本主义世界贸易大幅下降60%,其中,1929年美国的出口总值是52.41亿美元,进口总值43.99亿美元,1932年下降到16.11亿美元和13.23亿美元。?
——摘编自《世界史资料汇辑》?
材料二 ?1930年美国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将2万多种产品的进口关税大幅度提高,平均税率达53%,美国1028名经济学家致书胡佛总统反对这一关税法案,24个重要贸易对手国向美国政府抗议,随后纷纷采取了关税报复措施……?
——摘编自《外国经济史》?
材料三?30年代初期,斯大林在会见美国客人时说:“我们希望美国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在技术方面做我们的老师,我们做他们的学生。”1929至1945年间,苏联和德、法、英、意、日本等国之间约有200个技术援助协议在执行中。可以说,30年代苏联所有的骨干大型企业都是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 1930年,意大利提供国家担保对苏2亿里拉的贷款,随后,英国、德国、瑞典、丹麦、挪威也大都提供了这类信贷。苏联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引进美国技术设备,雇用美国技术专家建成的;同时,1932年时,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6800人。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实施的后果?(4分)
(2)概括材料三苏联在大危机期间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出台的背景。(6分)
参考答案:(1)后果:贸易保护主义泛滥;使资本主义世界贸易迅速萎缩;加重了经济危机,延缓了世界经济恢复;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4分)
(2)措施:抓住经济危机的机遇,引进西方技术、设备、资金和人才加速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2分)
背景:苏联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外,未受大危机冲击;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急于对外转嫁危机;苏联工业化急需资金、技术和人才;苏联正确决策。(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34年,一位英国牛津大学的教授,创造了福利国家的概念。到1948年,英国宣布全面实现了社会保障,建成福利国家。
问题:
(1)英国“福利国家”可能借鉴了哪些国家的实践经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英国“福利国家”的内容和特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如何评价英国“福利国家”的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德国俾斯麦的《疾病保障法》,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社会保障法》
(2)内容:在教育、健康、住房、失业、退休等方面全面实行社会保障(或人人享有免于贫困、疾病、愚昧、污染和失业的自由权利);特征:社会保障的全面性;实现所有居民各种不同的保障需求。
(3)从正面看:福利国家政策的实施,对英国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英国在世界上第一个建成“福利国家”,具有重大的意义,为以后其他国家实行社会保障政策提供借鉴和模式,消灭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负面看:加重国家的负担,影响了经济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33年,美国共产党人威廉·福斯特参加总统竞选,获得了美共有史以来的最高选票。 当时,全国失业工人甚至到苏联驻美使馆前排队领取签证。当时的法国《时报》写道:“共产主义正在用极快的速度完成改造事业……布尔什维克在和我们的比赛中成为胜利者。”出现上述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 ]
A、苏联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与西方严重经济危机的鲜明对比
B、各国共产党卓有成效的斗争扩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和影响
C、斯大林模式是最有效的经济建设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西方国家人民的普遍认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33年,美国前总统柯立芝说:“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现时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上述材料表明
[? ]
A.经济危机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B.经济繁荣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C.经济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D.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