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科举考试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统合功能”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文化上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科举制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把选官的权力收回中央,其主要的目的是扩大统治基础,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项符合题意,因此选择B。A项只是在思想上的作用;C项是科举制的特点;D项不是科举制的主要作用,其最终也是为B服务。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学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清代没有设置宰相,且军机大臣跪受笔录,承旨遵办,皇权达到顶峰,因此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要求,因此D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汉武帝时期推行推恩令,隋唐时期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因此ABC项都符合史实,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废宰相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是哪一制度的特点?
A.内服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西周的宗法制就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符合题目意思,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虽有相职,实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下列
A.内外朝制
B.三省六部制
C.中书省制
D.内阁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明太祖废除中书省与丞相,皇帝亲率六部。太祖另置殿阁大学士充任顾问,并无实权。在仁宗、宣宗之后,内阁大学士的职权超越六部。此时内阁大学士虽无相名,却有相实。但大学士有票拟之权,凡事裁决于皇帝,形成既有相实,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的现象。所以D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第二次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