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A.刺史制、封国制 B.三省制、封国制 C.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D.一省制、刺史制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B
【小题5】C
【小题6】C
【小题7】C
【小题8】B
【小题9】A
【小题10】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朱熹认为,君主“虽以制命为职,然必谋之大臣(宰相),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在……比古今之常理,亦祖宗之家法也”。这体现了朱熹
A.反对君主制度
B.反对君主独裁
C.主张加强君主专制
D.主张尊君卑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虽……然……使之……以求……”等关键信息可知,这体现了朱熹反对君主独裁。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某书友到旧书市场去“淘宝”,见到一本章回体小说,封面已经没有了。小说通过爱情的纠葛变化、家族的盛衰兴亡,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了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这本小说是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下列对丞相的职权表达错误的有( )
A.秦朝的丞相有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的权力
B.汉朝的丞相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且权力集中
C.唐朝的丞相权力比较分散,办事效率高
D.明太祖废丞相,导致繁杂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秦朝的丞相是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故A项表述正确,排除;汉武帝建立中外朝,中朝的官员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宰相属于外朝官员,故B项表述错误,答案为B;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故C项正确,排除;明太祖废宰相,导致繁杂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D项表述正确,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外朝制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西周时期,一个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数十年后,这位诸侯王死去,请问他的王位和家业应该由谁继承?
A.大儿子
B.小儿子
C.都可继承
D.都不可继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西周时期,在处理同一宗族内部成员之间的亲疏、等级和世袭继承权力的问题上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王位由其嫡长子继承,而其他的庶子为别子,他们被分封到全国各重要的战略要地。根据材料判断“二儿子”是嫡长子,故继承周王的王位和家业的是“二儿子”,故答案选择B项。
考点:本题考查宗法制。
点评:宗法就是宗族之法或宗庙之法。处理同一宗族内部成员之间的亲疏、等级和世袭继承权力的制度就是宗法制。第一,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家族等级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合一;第二,嫡长子继承制是核心,严格嫡庶长幼之分,亲疏之别;第三,大宗与小宗具有相对性;第四,族权与王权统一,周一辈子确立天下共主的至尊地位;第五,只适用于姬姓,但通过婚姻关系又将异性诸侯纳入其中;第六,事实上形成一种凝固的、僵化的、具有稳定隶属关系的多层次宝塔式等级秩序。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第二次世界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