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试题采用了比喻的手法考察分封制。 “从一大树中截枝分栽”,指的是天子进行分封,“别成一独立之新根干”,是指诸侯建立自己的封国。“独立”是指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梁启超形象地比喻为从生命力旺的主干上截枝分栽 ,生成繁茂的新树群落。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因此选择A。题干描述不符合BCD的概念,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唐朝某中央机构的职能为:“凡百官奏钞(文书),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该机构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由材料“以驳正违失”可知,这机构应该是门下省。所以答案选B。在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起草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议和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的门下省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严州图经》是一部记载南宋时期严州(位于浙江)情况的史志。下列各项在该图经中可能出现的有
①学校科举 ②坊市 ③所辖各县境图 ④“机户”与“机工”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宋朝的状况。①的“学校科举”从隋唐开始,直到清末才废除,故此项正确。两宋时期,尽管废除了“坊市制”,打破了“坊”、“市”的界限,但②的“坊市”即“住宅区”和“商业区”还是存在的。由题干的“图经”、“史志”可知③的“所辖各县境图”也可能出现。而④的“机户”与“机工”,即资本主义萌芽,发生于明朝中叶。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宋朝的状况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
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蘑曝杂记》
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初年是如何“尽夺藩镇之权”的?它带来了怎样的后果?(3分)
(2)据材料二,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其主要职能是什么?设置的原因是什么?(3分)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3分)
参考答案:(1)解除统军将领的兵权,把他们调到外地充当节度使,继而削减节度使的实权,收回节度使兼领州郡的管辖权,使其“直属京师”;转运使管财政。枝弱外虚,在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战屡败。
(2)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关。
职能:元代中书省加强对地方的军事控制。
原因:元朝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对全国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
(3)职能:跪受笔录,将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
时代特征: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表明封建制度的衰落。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知识迁移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需要联系北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解除统军将领的兵权,把他们调到外地充当节度使,转运使管财政,最终导致枝弱外虚,在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战屡败。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旨在考查学生对唐朝与元朝中书省的准确理解与区别,第二小问联系已学知识归纳即可,如加强对地方的军事控制,第三小问联系元朝建立之初的社会背景分析归纳。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第一小问结合已学知识归纳即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跪受笔录,将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第二小问主要从军机处的设置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角度分析归纳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第二次世界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