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欧元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创举。1995年欧盟决定将欧洲单一货币定名为欧元(EURO),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若对“欧元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进行解读,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欧元的诞生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B.启用欧元标志着欧盟关税同盟建立
C.欧元使欧盟成为经济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D.欧元的诞生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2002年欧元的启用,促进了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首先,解答本题关键是图片出处“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这里隐含了图片最主要的事件关系“1953年”。其次,从图片背景可知图片存在的空间关系是在农村。再次,把“1953年”与“农村”结合起来,并再认教材相关知识: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见这个“社”是指农业生产合作社,故答案为A。B项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C项是在1958年;D项是在1978年之后。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农业的改造。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对农业的改造主要是通过实行建立公有制经济,建立合作社的形式进行的。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一五计划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都需要掌握,知道这一时期执行的是社会主义改造同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并举的路线。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在哪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
A.工业
B.农业
C.交通运输业
D.商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一五期间,建立了东北工业基地, 一些工业部门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动,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时间:1949 年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的。
主要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
(2)依据: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共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深厚友谊。目的: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我国民主建设的重大举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该政策的实施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图片体现了亚太经合组织的是?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