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世纪初,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证明《史记·殷本纪》时总结研究方法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证据法,唯今日始得为之”。王国维所言“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分别指的是
A.前人笔记与碑刻史料
B.古代书籍与竹木简牍
C.神话传说与出土文物
D.文献记录与甲骨文字
2、判断题 明成祖姓名朱棣,其子明仁宗姓名朱高炽,仁宗之子明宣宗姓名朱瞻基,宣宗之子明英宗姓名朱祁镇。从这几位皇帝的名字来看,体现了明朝皇室命名的思想是
A.天人合一
B.人定胜天
C.五行相生
D.押韵合辙
3、判断题 根据蔡增基《中国航运》记载:“自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至今,不过十年,此十年间,民营公司之组织,约计二十五家,……已远胜以前数十年矣。”当时航运业民营公司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蒸汽轮船制造技术开始传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7世纪时,丝、织锦和薄纱是中国最大量的出口货物。到了宋代,丝绸、瓷器与铁器在出口品中并列为大宗。元朝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及西亚的官方接触日益频繁,与这些地方的贸易也出现明显扩展。中国出口丝绸、瓷器、铜钱、铁锅、漆器等产品,进口品则以胡椒为主。15世纪末,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在寻找欧洲通向印度的航路时航行到图中A处时(位于南非西南的半岛南端,是一个多岩石的海岬。海岬是指突入海中的尖形陆地),因多风暴,取名风暴角,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地段之一,但从此通往富庶的东方航道有望,故后又改称好望角。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国通史》中指出,“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项目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方向运的金银。……18世纪中期,英国凭借其先进的科技、股份制公司制度、金融中心地位、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以及强盛的海军,建立了一个以英伦三岛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英国工业中心伯明翰为殖民地提供了种种产品,供印度用的斧子和供北美洲土著用的战斧……”

1815年的额大不列颠帝国
材料二?下表为2010年1—6月中英双边贸易中居前列的产品部分数据表。

注:①中国是英国第十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②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较大优势,是英国纺织品及原料、家具玩具等最大进口来源地。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制造业的特点及成因。简要指出古代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地位如何?结合材料一,说明这一“全球贸易网络”是如何建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近代的上海“无论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得稍有赢余,及莫不竞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倡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旺族之家”该段材料表明
①打破服饰的等级规定?②出现商业化平等化的特征
③趋新求异的奢华风尚?④民国法令推行服饰民众化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