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晚清时期,《中国女报》介绍西方杰出女性时,逐渐从贤妻、孝女转向女爱国者、女政治家。这种变化表明
A.革命取代改良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B.辛亥革命成功使女子获得了解放
C.女性的政治地位已与男性完全平等
D.女报逐渐担当起国民教育的职责
2、判断题 国家是否独立,关键要看主权是否完整;而民族是否富强,其根本上要看经济是否发展,人们生活是否改善。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西方列强在共同侵华的过程中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利害关系。甲午战争前以勾结为主,争夺为辅。……甲午战争后逐步以争夺为主。……勾结是暂时的,争夺是绝对的,一切都以各自的政治经济利益为转移。
——李智慧《列强侵华史》
材料二:一战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及部分原因
阶段
| 民族工业状态
| 原因
|
一战时期
| 短暂春天
| 列强放松侵略
|
一战以后
| 萧条
| 列强卷土重来
|
抗战时期
| 遭摧残
| 日本的经济掠夺
|
解放战争时期
| 陷入绝境
| 美国商品的涌入
|
?
材料三:《孙中山伟大的历史贡献》一文中提到:在一个内外交困的背景下,即当国家命运还不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手里的时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能是一句空话。
(1)材料一中的哪句话最能反映列强之间关系变化的本质?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甲午战争前以勾结为主……甲午战争后逐步以争夺为主”这一观点。(5分)
(2)材料二表格中的内容,反映了一个怎样的规律性问题?(2分)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三的观点。(5分)
3、判断题 阅读下表资料:
序号
| 资料
|
A
| 勃列日涅夫改革
|
B
| 辛亥革命
|
C
| 克利里斯提尼改革
|
D
|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
E
| 商鞅变法
|
F
| 德拉古改革
|
G
| 张居正改革
|
H
| 安德罗波夫改革
|
I
| 北魏孝文帝改革
|
J
| 梭伦改革
|
K
|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
L
| 赫鲁晓夫改革
|
(1)围绕改革,提炼出一个涵盖以上若干条资料的主题,(2分)并将符合该主题的资料序号挑选出来。(6分)
要求:提炼出的主题必须涵盖三条以上资料,立意明确;逻辑清晰合理。
例如:主题: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资料:A,H,L
(2)结合所学,补充一条符合该主题的新资料并加以简要阐释。(4分)
4、判断题 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主要包括
①皇帝征召 ②科举制 ③察举制 ④编户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三角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1914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领土

材料四?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卷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过。(6分)
(2)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殖民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4分)
(4)材料三中列宁的初衷与现实为什么会发生矛盾?(2分)苏俄是怎样解决这一矛盾的?(2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