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历史高频试题、高中历史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古代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主要经济政策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文学成就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罗马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近代史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两次工业革命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巴黎公社 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生物进化论 改良蒸汽机 电气技术的应用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两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政权的对峙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思想的萌发 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民主义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
现代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与量子论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发展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教育事业的发展
选修部分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梭伦改革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欧洲的宗教改革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 洛克 卢梭 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 大抗议书 内战 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法国大革命 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宪章运动 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抗日战争胜利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非战公约 国际联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 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中东战争 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 海湾战争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历史杰出人物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东西方的先哲 孔子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亚洲觉醒”的先驱 孙中山 甘地 凯末尔 无产阶级革命家 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 毛泽东、邓小平 杰出的科学家 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牛顿、爱因斯坦 探索历史的奥秘 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人类起源之谜 三星堆遗址 玛雅文明的发现 玛雅文明的历史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 金字塔和拉美西斯二世遗迹 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 罗马的古建筑遗址群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佛罗伦萨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万里长城 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 山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 昆曲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塞内加尔的戈雷岛 奥斯威辛集中营 其他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四)
2019-06-29 12:42:50 【

1、判断题  英国政治学家约翰·密尔认为:“代议制政体就是这样一种手段,它使社会中现有的一般水平的智力和诚实以及社会中最有智慧的成员的个人的才智和美德,更直接地对政府施加影响……”这段话反映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征是
A.权利制约与平衡
B.选举和议会立法
C.人民主权
D.三权分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04年12月26日当地时间上午8时,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面海域发生海啸,席卷南亚、东南亚等多个印度洋沿岸国家,造成人员伤亡达25万多人。东南亚国家的发展自二战以来一直受世界关注,海啸事件更引起世界援助,世界各国都积极伸出援助之手。

请回答:
(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国家曾
出现过三次经济发展的高潮。概述这三次经济发展高潮出现的时间及代表性国家。
(2)归纳总结上述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
(3)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风暴席卷了上述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出现金融风暴的原因是什么?
(4)海啸发生后,许多国家对受灾国进行援助,中国政府也以极大热情援助受灾国,并发动人民为灾民募捐。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1)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韩国、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东盟(泰国、马来西亚)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
(2)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结合国情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注意加强与邻国的经济合作。
(3)由于过度依赖国际资本和外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风险增加了许多,由此导致亚洲金融危机。
(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是维护
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国家之一,中国人民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世界是互相联系的,人类文明是由各国人民共同创造的;要加强国际合作,以避免灾害的发生。(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者,也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此题以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为切入点,考查二战以来东亚、东南亚经济发展的概况、经验、存在的问题等,并以此认识当今的国际形势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的作用,符合高考趋势。第(1)问注意题目要求——“二战以后”“东亚、东南亚”“三次”等,结合地理、历史知识可知,该地区二战以后影响较大的国家有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然后按要求回答即可;第(2)问“基本经验”是在熟知经济发展原因基础上的概括归纳,切忌罗列史实;第(3)问源自教材;第(4)问则考查了当今世界形势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844年,中国茶的出口量达到53万担,超过鸦片战争前最高出口量13万担,此后出口量继续上升。当时,中国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不能说明
A.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减少
B.列强侵华客观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C.中国逐渐沦为了列强 的原料产地
D.传统的小农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鸦片战争后,农产品的出口,一方面显示出中国的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不断的减少,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另一个方面也反映了中国经济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因此ABC均正确。根据分析,D项错误,故选D。
点评:鸦片战争后,伴随着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是自然经济的解体,另一个方面中国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主要是洋务工业和民族工业。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千龙网曾披露《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的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1900-1919年女人美丽标准出现的原因是

时间
标准
1900—1909年
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
1910—1919年
敢于婚姻自由的女人
①西方文化传入②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影响③新文化运动引起社会观念的变化④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⑤妇女社会地位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这个小的角度考察了西方工业文明崛起后对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影响。注意表中的时间从1900年到1919年,“洋话”“大脚”“婚姻自由”。从题中材料可以推导出“妇女社会地位提高”,但看不出“成为国家的主人”,而且与史实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王军中学在整理父亲书房是,偶然发现书中夹着一张陈旧残破的大学招生宣传册,其中介绍有某学校本科生在校人数,并设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等。这张宣传册最早印刷于(?)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形成了从学士到硕士到博士的多层次才人培养的教育体系。因此选C。
点评:注意关注新中国人民教育的基本史实,包括建国后创建人民教育事业的措施和方针;“文革”对教育的破坏;恢复高考及“科教兴国”战略;理解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教育蓬勃发展的关系;教育发展的宝贵经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下,必须发展教育,提高素质培养人才,迎接挑战;探究新旧教育的过渡改变及教育的初步成就;总结挑战措施,献计献策,面对机遇,迎接挑战。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欧洲的宗教..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