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一份美国文件记载在很机密的基础上,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我们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逐步造成一种形势,使我们既能保持对台湾的义务,而又不致遭到接纳赤色中国的人的抨击。这一记载反映的是
A.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美国欲提出“双重代表权”
B.二战结束时期,美国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安排上的考虑
C.中国坚持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支持
D.在联合国接纳中国的问题上,苏联与美国的外交策略斗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理解材料的能力。从“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可以判断,这是美国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召开前对是否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的商讨资料。从材料中“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可知,美国政府已知道很难把中国拒于联合国大门之外,因而提出既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进入联合国;又保留台湾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的议案。故选A。
点评: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提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惟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春秋繁露》曰:“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材料主张的思想是
A.君权神授
B.天人感应
C.天人合一
D.大一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召开后,蒋介石一再强调:“制裁共党活动,应尽量用民众力量,党政机关避免直接出面,尤其避免党派斗争之痕迹。”它表明国民政府对共产党政策的特点是
A.用阴谋手段打击共产党
B.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决裂
C.借民众力量限制共产党发展
D.既要反共,又要避免舆论谴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是材料选择题,解题关键是提取有效信息,再结合时间“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召开之后”,联系蒋介石的矛盾心理,排除A、C,比较B、D项,B项包含D项,可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58年,中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主要教训是(?)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经济建设一定要快速发展
C.社会主义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
D.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经济规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犯了“左”倾错误,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符合经济规律。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召开“社科院2009年公共考古论坛”,正式公开对河南安阳曹操墓考察分析后的结果报告。“曹魏高陵”发掘主持人潘伟斌在论坛上公布了专家认定此墓葬为曹操墓的九大证据,包括:
——此墓葬为多墓室砖室大墓,主墓室为四角攒尖顶,和洛阳发现的曹魏正始八年大墓墓顶形状相同。
——此墓葬与同期墓葬相比,规模宏大,是王侯级墓葬,与曹操身份相符。
——墓葬地面情况符合曹操定下的《终制》,此墓葬所处位置比三公里之外的固岸北朝墓地海拔高出十米,符合“因高为基”的要求。此次发掘墓室上面未见封土,更没有找到立碑迹象,完全符合《终制》“不封不树”的要求。
——符合文献资料记载高陵的位置。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建安二十三年,六月,令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的祠西原上为寿陵。” 另据《水经注》浊漳水条记载及唐代《元和郡县图志》的相州邺县条中明确记载,西门豹祠地属河南省安阳县。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魏武王、魏武帝”的称谓相符。
——发掘过程中出土的铭牌,其中刻
有“魏武王”的名牌共有七块,是其身份认定的直接证据。以刻有“魏武王常用挌虎大戟”的石牌最为完整,出土于墓的前室。
——出土物与曹操遗令“薄葬”相符。所出土的陶器都是素面陶,器型偏小,做工粗糙,符合曹植在书中所说的“鸣器无饰、陶素是嘉”的记载;
——墓葬中发现的男性遗骨年龄为六十岁左右,与曹操去世时年龄相符。
——附近出土文物的旁证。1998年4月,西高穴村村民徐玉超在村西的小方池地里起土地时,挖出了鲁潜墓志。鲁潜墓与魏武帝陵的距离与方位:“(鲁潜)墓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北回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墓志上记载的墓主人去世的年代距曹操去世时仅125年,和它相距100多年的鲁潜墓志所记载的资料应该是非常可靠的。
问题:(10分)
(1)阅读材料指出上述“九大证据”中属于“直接资料”和“间接资料”的各三例。
(2)“曹操墓”证据公布后引起巨大争论,很多专家质疑证据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可信?写出理由。
参考答案:
(1)
直接证据
间接证据
洛阳发现的曹魏正始八年大墓
曹操定下的《终制》
出土的铭牌
所出土的陶器
曹植在书中所说的“鸣器无饰、陶素是嘉”的记载
男性遗骨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水经注》
《元和郡县图志》
鲁潜墓志
(2)可信。运用了多重证据法,地下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同时,又有同时期的考古资料进行旁证。还运用了DNA技术证明了遗骨的年龄是直接证据。
不可信。虽然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相互印证。但是证据仍有漏洞。如鲁潜墓志不是在鲁潜墓中发现,无法证明鲁潜墓的位置。DNA技术只能证明尸骨的年龄,但是无法证明就是曹操等。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