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公元前6世纪,梭伦在雅典实行改革,公元前4世纪,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可以说,这是东西方不同国度在几乎相同历史时期实行的变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梭伦的诗歌)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15?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怎样的改革思路?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梭伦改革的最?重大的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之后,“秦无敌于天下”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次变法都涉及“法治”,两者内涵是否相同?各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思路:抑制奴隶主贵族的势力;改革中力求公平、公正;以法治理国家。成果: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2)原因: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增加了政府收入,发展了封建经济;废井田,“决裂阡陌”,提高了新兴地主阶级发展农业的积极性;重农抑商、奖励军功,“教民耕战”既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又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真正实现了“富国强兵”,所以秦能无敌于天下。
(3)内涵不同:梭伦立法,开辟民主;商鞅立法,建立专制。影响:梭伦的法治,使雅典走向民主化道路;商鞅的“法治”,激化了国内矛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商鞅变法之所以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主要是因为这次变法
[? ]
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B.建立了严密的户籍制度 ?
C.建立了二十等爵制?
D.推行连坐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战国时期,有一位历史人物曾经提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
[? ]
A.旧贵族?
B.商人?
C.新兴地主?
D.农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 )
①重农抑商 ②“燔诗书而明法令” ③奖励军功
④废除井田制 ⑤实行连坐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①项重农抑商在封建社会后期不利于社会进步;②“燔诗书而明法令”不利于文化的发展⑤实行连坐法对百姓的控制过于严厉因此以上三项措施对后世有消极影响;③奖励军功和④废除井田制前者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后者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故此题选B项
考点:商鞅变法的消极影响
点评:对待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商鞅变法也是如此,对与商鞅变法的消极影响,一般的考查点为以下三个,商鞅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商鞅变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特别是连坐法的推行,给广大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同时,商鞅变法也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下均田令:十五岁以上男子授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女授露田二十亩。奴婢授田额与良民同。……所授之田,不准买卖。身死或年逾七十者将露田还官。此外,初授田男子另给桑田20亩,作为世业,身终不还,可传子别,不许买卖。……新附民户,每三口加宅田一亩。桑田及宅地为世业,授田后不准迁徙。
——王钟翰《中国民族史》
材料三: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抚,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改革的什么措施?这项改革措施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均田令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三中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2)意义: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和少地农民得到土地(或提高农民积极性,或大片荒地被开垦),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政府征收赋税和徭役;北方经济有了明显的恢复和发展。
(3)士: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商:市易法、均输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