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关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表述错误的是(?)
A.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
B.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C.无产阶级领导的五四运动中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A、C、D符合史实;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B项错误。
点评:易错知识点: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经济领域的新现象有:
①自然经济已完全解体?②外资企业的出现
③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④中国开始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经济领域出现新现象的相关史实的辨析和理解能力。自然经济的解体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此时尚未完全解体,①是错误的,将含①的选项排除,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这个现象在鸦片战争前就已出现,③不正确,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B.解放了思想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A项是错误的;这是文艺复兴的主张,其它没有。C项是错误的;这是宗教改革的主张。D项是启蒙运动的主张。但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所以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康熙帝曾说“朕生来不好仙佛”,他多次在他的宫廷教师面前“斥责了佛教和道教”,但另一方面,”康熙帝保护了喇嘛教,频繁地拜谒佛教的圣山(五台山),并且修建了大量的佛教寺庙。”康熙帝这一行动,最主要出于
A.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B.争取社会政治势力的支持
C.通过宗教手段控制思想言论
D.对宗教的态度和认识发生了变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A的表述中各民族过于绝对了;喇嘛教属于藏传佛教,清前期对西藏的管辖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规定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由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可见康熙的行动与维护自己的统治及维护国家统一有关,是为了争取社会政治势力的支持;C中不是为了控制思想言论,错误;D中不能表明对宗教的态度和认识变化,知识处于统治的需要罢了。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以下收录某部著作中的一段师生对话录:
生:“必有是理,然后有是气,如何?”
师:“此本兄先后之可言,然比欲推其所从来,则需说先有是理。然理又非别为一物,印存乎是气之中,无是气,则是理亦无挂搭处……”
其中的“师”是

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